本篇文章5177字,读完约13分钟
荣耀不会回到过去。 倪海明决定在飞轮上恢复上海品牌手表的声誉,但这张卡在代理模式下近10年的公司找不到市场的感觉。
文|cbn记者杨樱
上海品牌的手表还在。荣家来了又走了。
2003年底,一份合同摆在上海钟表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海明面前:现在股东摩士达钟表企业将66%的股权转让给香港豪升融资企业董事局主席荣智丰,管理团队维持33%的股份。
合同需要翻几页,“荣智丰”这三个字已经足够令人兴奋了。 她是荣氏家族的第三代,中信泰富前主席荣智健的堂兄。 她丈夫成之德在香港管理多家上市公司,善于资本运营。 这个合同意味着上海钟表业开始与资本合作,意味着更大的影响和越来越多的想象空之间。 虽然现在没有人提到。 但是,当时成之德帮助上海钟表业上市融资是很多人的目标。 上市是上海改制国企的最好选择。
没有人记得上海的手表。 很多人以为死了。 确实,它几乎死过一次。
1998年,在全国38家手表厂中不是特别的房子:库存积压,产品面临恶性竞争价格,曾经120元的手表卖十几元,也不一定受益。
当然,这是日本石英表冲击市场的结果,你也可以把它归咎于计划经济。
倪海明在上海手表厂断气时被调任副厂长,和员工一起每月领300元的工资。 他面前有一份脏工作。 工厂通过替代加工计时器勉强获得收入,在银行债务堆积如山,现金流为零,每月有在职和下岗的6800名员工等待工资和医疗费的结算。
过去有光辉也没用。 从1955年成立到1994年,上海手表一共销售1.2亿只手表,交税超过52亿元,是每年获奖的模范单位。 在最火的那一年,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戴着手表的中国人中,有戴着的上海品牌。
1999年,上海手表厂宣布破产,随后进行股份制改革,成为上海钟表业股份有限公司。 倪海明的职位由副厂长变成了总经理。 另外,成立新世纪表业有限企业,解决库存、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等留守问题,由摩士达管理。
倪海明年轻时当过兵,进入上海手表厂后有很强的责任感。 在上海手表最困难的时候,他不考虑另找路,去市场找机会,说:“几代人打的东西我手打不坏。” 他首先要让在上海钟表业工作的1000多人吃饭,这些技术骨干兢兢业业20多年,也是镍海明眼中上海钟表业的最大资产。
“我一直认为越黑越有机会”倪海明说:“我们有技术,有设备,只要找到突破口就赢了。” 在倪海明的语境中,赢等于活下去。
技术力量是给镍海明带来安全感的最重要因素,他没有其他资源来复活这家公司。 但是,在手表这一细致的工作中获胜的领域,机芯的创新能力不能成为竞争的障碍。
在香港每天和瑞士名单打交道的荣智丰一开始就很有名,“上海品牌”这三个字才是价值所在。
“荣先生进入上海钟表业时,想借上海品牌进入高端手表市场。 ”。 上海恒保钟表有限企业总经理郑圭中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上海恒保是荣智丰入股与上海钟表业共同成立的,为上海钟表业的加工技术负责很多杂陀飞轮。
两年后,上海手表终于再次成为话题的中心。
2005年末,为了庆祝上海手表诞生50周年,倪海明在人民广场举办了大型活动,发售了50只闪亮的飞轮纪念金表,预计马上就有十几只表。 “上海手表也可以卖世界名表价格”是当时《解放日报》写的标题。
然后2009年9月,名为“上海品牌手表展览会”的活动在香港举行。 穿着黑色肩膀小裙子的模特戴着10万元的飞轮金表慢慢地走过会场。 嘉宾们举起香槟,品尝鱼子酱。 他们周围闪闪发光的玻璃盒里还陈列着包括周恩来戴的a581在内的19种古董表。
媒体将大量跟进报道。 在发表的照片中,荣智丰穿着粉红色的裙子,戴着德流的飞轮金表,香港明星吕良伟站着,恒保总经理郑圭中站着。
迄今为止,上海品牌的手表在上海新乐路和南京西路的潮店排列着,上面印着5种表盘后面有金色光辉的“老乱”两个字。 在上海话中,“老乱”意味着酷而厉害。
这个系列赶上了当时的国货复兴热潮,“古典上海手表再设计”与海鸥洗发水、美加净护手霜一起成为了几本时尚杂志的选题。
一切看起来都很好。 上海钟表业就像重新引领潮流的成功公司,似乎又找到了感觉。
倪海明不这么认为。
他点头承认这些事情“对企业品牌的宣传有点作用”,但语气不仅不兴奋,而且有点担心。
“老乱”不是上海钟表业的作品,而是当时负责看家的新世纪钟表业为解决几十万块库存手表想出的方法。 这些手表是1976年前后制造的,当时全国所有钟表厂统一生产的型号,东西不稀罕,不贵,经常不赔偿。 新世纪钟表业联系创意办公室jellymon和国际广告商集团wieden + kennedy重建手表外观,通过一系列创意海报引起媒体的关注。
矛盾的是,新世纪表业没有“上海品牌”的商标采用权。 倪海明觉得有点“乱”,“这样的表不能体现钟表业现在的生产水平和风格。 ”。 倪海明停止了新世纪钟表业,“老乱”手表销售了数百只后,就从市场上消失了。
这些企业品牌的突破在镍海明不能说是成功的,他重视利润来源。 现在机芯的代理占上海钟表业总收入的90%以上,这也是镍海明对上海钟表业的定位。
上海表业技术部经理朱兴祥每年去广州两次。 那里集中了大部分的钟表组装工厂。 朱兴祥和顾客吃饭喝茶,各自随身携带印有瑞士大表的杂志广告,简单地评价了类似的风格自己也能做了之后,带着订金回到了上海。 在某些情况下,朱兴祥也会选择样品提供。
“十年了。 (上海手表也)走了很长的路。 ”。 倪海明瞬间说,仿佛在想下一句话。 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也不说巧妙模糊的场面。
他也是上海手表成立以来第一个自己进入市场的管理者。 当时上海钟表业刚改建完成,倪海明视察了市场,发现国产机械表崩溃后市场上没有多少新产品,他决定让上海钟表业开发多功能机芯。 研发开始后,他又为这个机芯定了120元的高价。
“当时谁这么贵,其他机芯二十元一只。 ”。 朱兴祥回忆说。
根据上海钟表业69岁的工程师张季尧的话,倪海明在黑暗中摸了摸那张卡。 多功能机芯大胜,3万只机芯给上海钟表业带来了约300万元的收入。 倪海明继续为上海钟表业设定了八个字的标准:创新、速度、精益、利润。 2000年,上海钟表业的单位周六和周日都很少停业,科室员工自愿加班,同事之间不用事先约定也很好地出现在办公室。 九个月后,上海钟表业实现利润总额840万元。
但是这样的好景色总是一次模仿多次被中断。 上海钟表业每次推出新产品,市场上总是能很快推出该款,陷入竞争价格。 因此倪海明只能专心研究开发。
上海钟表业有200多种机芯,从最基础的分时秒功能,到更多有噪声的飞轮和定时码表都有。 在研究开发高峰中,技术部平均每月以1.3个机芯的新产品速度前进。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被逼得走投无路”当时的上海钟表业状况下,申请了专利,但他没有和模仿者提起诉讼的精力。
总之,到2003年利润额增加到了2600万元,但上海钟表业手头还没有富馀。 股东摩士达下面还有几十家运营不好的公司需要钱,要求上海钟表业必须保证投资收益率。 从2001年开始的前三年,上海钟表业的利润全部分光,“而且必须是现金”。
上海钟表业被“卡”变为代工模式。 机芯的40%到50%的利润率远远高于表,不需要投资,不占用现金流,还款周期也比表短。 这对上海钟表业来说都意味着“安全”。
经营成绩单的计划搁置了。 “上海手表这个企业品牌是珍贵的历史企业品牌,一定要打,但怎么打是个问题。 ”。 倪海明说。 他总是不敢轻举妄动,还债的影子困扰了他三年。 “从2000年开始,前三年的利润全部分光,接下来的三年分成一半,到第三年有点充裕。 ”。
等待上海钟表业喘息,没有人再给你一个机会。 市场渠道萎缩。 以前百货公司的渠道很受瑞士企业品牌欢迎,上海品牌的手表很可怜缩小到柜台的角落。 入场费和回扣率高得倪海明受不了。 要赚钱,上海手表至少要卖五倍的价格。
但是当时的手表120元的历史记忆太深,时间久了,上海的手表把价格600多元的手表放在客户面前时,尽管质量和10倍的瑞士手表一样,他们也不一定买账。 到目前为止,上海钟表业的销售渠道现在不到30家,大多集中在上海。 没有人知道上海的手表是否还活着。
倪海明决定用飞轮恢复上海钟表的声誉。
机械表最大的“隐藏危险”是不允许行驶的,飞轮作为抵抗重力的装置,可以比较有效地调整行驶误差。 因为要求精密,这看起来相当昂贵。 一般来说,飞轮与高级手表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但这个行业一般是欧米茄、伯爵、宝獏等瑞士名单的天下,定价一般需要几十到几百万元。
2001年,上海钟表业已经开发出飞轮机芯,全部手工制作三张,展示在瑞士巴塞尔钟表展上。 瑞士钟表店当场报价5000瑞郎,但不卖镍海明,又带回去了。 他决定把飞轮机芯组装成钟表上市,作为响表销售的第一步。
倪海明等了三年。 各机芯的成熟必须经过试制、退货修理、调整、工艺改善的周期才能保证。 另外,手工构筑和规模化生产也大不相同,规模生产侧重于标准化,对生产设备要求很高。 各种调整完成后,2004年,刚入股的荣智丰向上海钟表业董事会提出她将接管飞轮业务。
毫不吝惜,倪海明把准备好的设备、图纸、工程师全面交给了荣智丰。 他本来正在准备动员人员的“小部队作战”。 这也是上海恒保诞生的理由之一。 但是双方当时约定上海恒保为上海钟表业加工生产飞轮。 荣智丰自己的企业香港恒保负责飞轮在香港和海外市场的销售,可以用shw(shanghai watch )的商标进行活动宣传。 上海钟表业最后没有允许采用“上海”品牌,这是后者最大的事件。
倪海明决定自己做,但一步一步谨慎地走了。 2005年,在上海手表诞生50周年的活动中,他发表了50块飞轮金表和500只1800元的普通多功能表,心里担心“以前100元很贵,现在1800元能接受吗?” 一个半月后,500只1800元多功能表都卖完了,他才明确表示时机应该差不多。
市场早就成熟了,超出了镍海明的想象。 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扫荡下,中国成为瑞士手表份额增加的唯一国家。
只是“顽固”的客户可能会长期不考虑上海品牌的手表。 倪海明并不对此感到沮丧。 “中国市场太大了。 如果是同样的功能,瑞士表是2万,我只有3000吗? ”。 他认为现在上海品牌的最大特点是技术的性价比。
洪晃作为一半上海人,很清楚这个企业品牌的价值。 她曾经给上海钟表业销售科科长展延平发了邮件,告诉他有意在北京三里屯开设渠道引进销售。
他们对北京了解不多。 三里屯? “那就是后海吧。 我听说那边很好”展延平去找倪海明,隔壁行政部主任办公室的朱东说。
倪海明没有决定可否,看起来没听懂,也看起来在想别的事件。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理发开店会阻碍今后的整体布局”,因此他对这样的事件没什么意思。
并非倪海明不重视企业品牌,反而制定了一系列的宣传计划。 其中心关键词是“限定版”和“复刻表”。 国庆节60周年之际,上海钟表业推出了60块限量版飞轮金表。 将来,将发表专门用于部队的军用潜水表的复刻版和以“上海以前流传了10个景点”为主题的限定表。
但是,倪海明找不到经营企业品牌的感觉。 自1974年进入手表领域以来,他对各生产环节心里很清楚,同样认为生产也是思考问题的核心。 技术、设备、人才,他眼中有上海手表的特征,一个也不指生产环节。
倪海明一连去过九年巴塞尔钟表展。 在半个月的钟表表演中,世界各地的钟表制造商都流向这里,是上海手表宣传企业品牌的好时机。 但对镍海明来说,巴塞尔只是上海钟表业寻找机芯加工项目的机会。 他今年没去。 “旅费的摊费是七七八八八要40万元。 四十万,做什么不好? 」倪海明说:「金融危机还在,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国内市场。」
他依然像十年前一样在市场上走来走去。 在北京的一家百货公司,倪海明在20万元以上的女孩刷卡时买了20万元的手表,顺便学了新词“富二代”。 他想暗中评价哪个百货公司的顾客能买到飞轮,尝试网购和电视直销。 另外,他还计划将上海手表的高端系列加入老凤祥这样的珠宝百货公司和交通银行vip顾客俱乐部进行宣传。
倪海明不管是飞轮还是复刻表,即使接受洪晃的建议进入三里屯,上海表还是“老牌”。 没有带来越来越多的利润,作为企业品牌根本基础的市场,还不是他的。
“我们和飞亚达合作了。 ”倪海明强调新伙伴可以弥补上海钟表业现有的不足。 未来还会好起来的
去年年底,荣智丰将25%的股份转让给中航投资有限企业,只保存了10%。 中航投资控股的飞亚达,后者是国内唯一上市的手表企业,营销互联网覆盖全国。
1987年底,飞亚达成立,那时上海手表的年产量是400万只。
22年后的2009年,飞亚市值达到32.59亿元,而上海钟表业的年销售额仅为1亿元。
上海表的命运就这样掌握在飞亚达手中。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财讯:上海牌手表辉煌过往一去不返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jj/1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