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01字,读完约6分钟
顾客排起了长队,全屏展示他们的财富,还有无数荣誉证书...近年来,许多年轻人的朋友圈经常推出一些时尚流行的“网红”产品。据记者调查,一些“网红”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实际上是通过夸大宣传甚至造假来创造的。
“网红”产品如何包装自己?
“功能工件”类型
知名的微型企业品牌“商河”有一种叫“商河碧谷餐”的产品,它提倡轻松减肥,并声称可以治疗许多慢性疾病,如牛皮癣。一种所谓的“防晒丸”在网上也很流行,声称“它将在同一天生效,防晒时间可达6小时。”
“荣誉和平等的身体”类型
它声称赢得了各种国内和国际奖项,并有各种权威机构“认可”其质量,它畅销全国各地,甚至席卷全球。
记者在网上发现了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微型商务产品“马自宝”。自称代理人的刘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其中一款减肥产品“马自宝0卡能量圈”,称该产品拥有“假冒富达3.15荣誉标志”,是“假冒富达消费者联盟单位”,并获得了“中国婴儿奖”、“马自宝商业模式示范证书”、“移动互联网加新零售示范单位”等多项奖项或证书。
“夸大和炫耀财富”类型
通过发布“豪华车和新房子”的照片,我们高调炫耀我们的财富,主张我们只有加入或代理某个“网络红”产品才能快速致富。
“商河”拥有各种减肥保健品,许多网上文章宣传一些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的“小白”,他们很快就买了新房和豪华车,因为他们代表了品牌。
一些“网红”化妆品代理商在微信朋友圈里贴出了“赢得大奖和豪华车”的照片。有一张带有马自宝标志的海报,宣传“高利润、高回报:10%的代理商成为千万富翁,50%的代理商成为百万富翁,80%的代理商获得豪华汽车奖励。”
创建一个“净红色”的产品例程,在线和离线一起工作
记者的调查发现,事实上,一些所谓的“网红”产品是通过夸大宣传甚至欺诈制造出来的。
常规1:在网上刷“表扬”,在网下雇人。
曾在“网红”专卖店做过推广的吴先生告诉记者,大多数消费者评价都是假的,这种假的业务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
据了解,在各种电子商务平台上温习消费者体验评估的人分为“业余”和“天才”。前者声音微弱,只能“强化会场”,即每人每篇文章2-5元左右。后者的评价很昂贵,因为它“很有吸引力”,“一句话抵得上一万句话”。具体标准有:消费评价、体验等。100字以上,3张以上图片,4级天赋50元/篇,5级天赋60元/篇,6级天赋80元/篇,7级天赋120元/篇。
此外,排队长龙的现象也可能是假的。成都一所传媒大学的学生小王(音译)曾多次担任“排长”,他称之为“一箭穿云,千军万马。”所谓的“穿云箭”是指在qq的“填充字段组”中“发送工作信息”,也就是说,有人专门被指派发布时间、地点、人数和小时工资等信息。
记者们进入了一个名为“兼职分享平台”的qq群,该群的主人说,记者们可以自己发帖来招人排队,制造一个热销的场景。雇一个人,通常3小时100-150元。“现在是夏天。在户外排队很难。你可以出价更高。”店主说。
常规2:荣誉虚构,自我提升。
据记者核实,马自宝品牌的所谓“3.15防伪富达荣誉符号”和“防伪富达放心消费联盟单位”来自一个名为“中国消费者保护基金会”的非政府组织“防伪工作委员会”。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枫表示,基金会并未授权马自宝品牌使用相关标识,该标识仅代表商家向基金会支付了一定金额的质量纠纷赔偿保证金,不具备任何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认证功能。
此外,科技部和商务部均明确否认该品牌声称其商业模式已通过“科技部、商务部和电子商务部”的认证和发布,且国家部委中没有电子商务部门。
常规3:合成照片,虚假炫耀财富。
记者发现,大量宣传为“快速致富”的网络文章的主角往往没有名字和姓氏,无法搜索。此外,“西堤车库”系列照片大多是电脑生成的“赝品”。
记者在网上发现,一些商家专门为微型企业修改合成照片。在一家月营业额超过10,000元的商店里,记者花了50元轻松拍摄了“豪华车”的照片。此外,还有一些商店可以制作真实的转账记录。
假冒的“网红”主要是三种产品。应加强网络监管
许多专家表示,许多“网红”产品的质量令人担忧,因为它们不是由正规制造商生产的,缺乏正规的生产流程和检查。
北京营养师协会会长顾中一说:“消费者千万不要相信‘网红’这种吹嘘自己可以锻炼身体和治疗疾病的东西。”例如,“净红”产品“上合碧谷餐”提倡“去便”和“解毒”。事实上,由于能量摄入严重不足,“Bigu”很可能导致肌肉分解、基础代谢下降、多器官损伤,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宣称“甲壳质”是生命的第六要素的宣传更加荒谬。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申国认为,加工“网红”产品的各种程序明显涉嫌严重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多部法律的相关规定,应引起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视。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和问责力度。
腾讯微信平台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非常关注微业务的管理。在日常管理中,用户举报的涉及销售假冒商品、欺诈和商业侵权的个人微信号都要受到标题和其他处理。他们提醒用户辨别他们朋友圈中信息的真实性,保护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
许多专家表示,除了加强立法规范、提高市场监管的技术能力、加大处罚力度外,消费者还应保持对“网红”产品的理性态度,尤其是直接消费和接触身体的化妆品和服装,并应通过多种方式核实信息,避免损失和伤害。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线上刷“赞” 线下雇人……这些爆款网红产品套路多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