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8字,读完约5分钟
如果你借钱,你必须清楚地借出,并清楚地写下借条。但我不得不说,每个人对借据的态度都相当草率。首先,他们对借据感到有点尴尬。第二,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是白纸黑字写的,就有法律效力。
在为大家做了这么长时间的财务规划后,规划君发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
许多小合伙人把他们的钱借给了别人,许多人无法收回他们的外债。此外,他们已经起诉讨债好几年了。
规划君以前写过很多关于借钱的文章,比如[朋友问你借钱,你应该同意吗?】、【你不能借钱给这样的人,即使你被杀了】等等。,我劝你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不仅要承担坏账的风险,还要损失资金的时间成本。除了出卖个人感情,“借钱”真的没用。
如果你要借钱,你必须清楚地借出,并清楚地写下借项。但我不得不说,每个人对借据的态度都相当草率。首先,他们对借据感到有点尴尬。第二,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是白纸黑字写的,就有法律效力。
首先,给一个典型的有“不定期”贷款的栗子
场景再现
规划君:小明,好久不见(省略万字问候)我最近打算买车,但还是缺3万元。你能借我一个紧急情况吗?
小明:是的,没问题。
规划君:那我给你写张借条。
小明:不要,不要,不要。我们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规划君:你不能这么做,你必须遵守规则...
然后,在推推搡搡之间,我拿了一小张破纸,随便写下了这张借据。
纠错
1.标题应该是“借方票据”而不是“债务票据”
虽然借据和借据是同义词,但它们的法律效力完全不同。
借方票据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出具的书面借款凭证,可以证明双方存在借款合同关系。借据是根据过去的经济行为如买卖、利息和租赁进行结算的基础。简单地说,借款肯定是欠款,但欠款不一定是贷款。
如果发生债务违约,借方票据本身可以直接证明借款事实;而借据是没有的,你要想出借据形成的原因,这很麻烦。
2.文中的“借用”一词不清楚
在这里我们将谈论语法。
“借”只是一个动词,没有办法指明行动的方向。“今天借给小明3万元”,是“规划军借给小明”还是“规划军借了小明”?
因此,应表述为“规划军向小明借款3万元”。否则,就连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也被颠倒了,你说这不会被冤枉。
3.名字应该写得完整
“小明”?
哪个小明?世界上有十万多个小明,所以人们敢只写昵称?!
这个问题是熟人之间借钱的常见错误。写下你自己的名字,但是一旦你提起诉讼,法庭不会承认。因此,无论是个人之间的贷款还是公司之间的贷款,都要写清楚全名,最好附上身份证号码或营业执照号码来确认身份证明,以免扯皮。
4.阿拉伯数字很容易被篡改
3和8,1和7,5和6,实际上是加减一笔。阿拉伯数字太容易被篡改,所以最好在借据上有数字的地方使用大写的繁体中文,并用阿拉伯数字做注释。
其次,在还款过程中,很容易犯一些错误↓
场景再现
又或者栗子说,借了30000元后,规划军先给小明还了20000元,还的时候写了书面证明。
纠错
汉语博大精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复调音乐的问题。
"欢"、"欢"和"海"有两种发音方式,它们的意思完全不同。“桓欠2万元”指余下的1万元未偿还;相反,“海欠2万元”指的是剩余的2万元。
因此,当借方票据中有复音词时,必须明确说明。这里写的应该是“现在欠2万元,剩下的1万元。”
除了以上问题,大家也应该注意↓了
1.应说明借款的原因
借款的理由不是强制性的,但最好写清楚。如果对方未能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您可以凭借借项通知单要求取消借项通知单,以便对方清偿债务。此外,还可以防止对方在诉讼发生时提出贷款属于分手费、赔偿费、赌债等抗辩事由。
2.应注明货币
我们不谈这个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货币的汇率有多不同。
3.应该解释贷款的形式
无论是现金贷款、转账还是支票等。,表格应写得清楚,以便将来恢复。
4.贷款利息
如贷款有利息,应注明年利率或月利率,并以“年利率×%、月利率×%、月利率׉表示。
至于利息的范围,法律规定的法定上限是每年24%。
如果:
√借条上没有注明利息,还款时不能要求对方支付利息。
√借方票据上注明的约定利息为每年≤ 24%,法院将为您收回本金和利息。
√借方票据上注明的约定利息高于年化24%,但低于年化36%。法院不负责帮你追回超过的24%,但如果对方支付你超额利息,法院不会要求你返还超额利息。
√借方票据上注明的约定利息为年息36%,超过36%的部分无效。如果借款人是真诚的,并按照借据支付本金和利息,法院可以要求你退还超过年息36%的部分。
5.应注明所有日期
什么时候借,什么时候还,这些日期应该写清楚。同样,它应该用大写的繁体字清楚地标记。
6.贷款的结束
最后,我们应该加上“基于此”,这实际上起到了占据一个席位的作用。从而防止借方票据持有人在借方票据主体的末尾添加内容。
因此,标准的借方票据应该这样写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听说好多人都被一张纸给坑惨了……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