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96字,读完约12分钟

在首届金融与新金融峰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说:“近三、四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未来仍有许多改进。但现在需要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有一个更温和、更良性的监管,以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他说了这个

推动中国网络金融发展的三大因素(爱吉、净值、信息)

通过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的研究,得到三个重要发现。首先,从2014年1月到2016年底,增长率翻了一番;第二,从地级市来看,中国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内陆地区。地级市互联金融的发展水平与其与杭州的实际距离大致成反比,即离杭州越远,发展水平越低;第三,互联网金融基本上是过去几年里由80后和90后年轻人推动的活动。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最活跃的国家是美国和中国。虽然其他地区有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形式,但最发达的国家是中国。在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名单中,前五大互联网金融公司中有四家是中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已经走在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列。然而,有些人可能会怀疑,许多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高于中国,它们在制度、技术和市场方面都有较好的条件。但是为什么中国会领先呢?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有三个有趣的原因: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首先,中国传统金融业规模非常大,机构众多。然而,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服务仍存在严重不足,最明显的表现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依然突出,针对普通百姓的服务(603883,购买)(603883,分享)也不足。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信息系统中有8.8亿人的数据,但其中只有3.8亿人曾经从银行系统借钱,这表明大多数人从未借钱,尽管他们的信贷信息系统中有数据,更重要的是,相当多的人没有被贷款系统覆盖。虽然中国的金融规模巨大,但很多人和企业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后被市场所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二是技术的发展,如移动终端。目前,中国有超过7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大数据分析为行业提供了核心财务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为信息不对称提供了可能性。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发展之前,新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几乎不可能发展好。

第三,中国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地方,其监管框架相对友好,或者相对宽松。想象一下,如果监管当局从一开始就对互联网金融交易采取非常严格的监管措施,今天就不可能看到如此庞大的互联网金融部门。

数字金融的四个发展方向

通过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研究,发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2010年至2015年。与数字金融一样,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从2011年到2015年,落后地区发展水平与前沿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事实上,落后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领先地区。从这个角度看,数字金融不仅具有包容性的意义,而且确实体现了包容性的价值。落后地区普惠金融发展速度较快,事实上,对于改善普惠金融服务非常重要。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互联网金融业最大的优势是做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的概念是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的。从那以后,各国一直在做这件事,包括在中国的许多实质性工作。在政策层面,自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例如,成立了许多小额贷款公司,许多银行也在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包括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并对商业金融机构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政策要求。近年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政策之一就是所谓的三不亚于政策。监管机构要求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的贷款比例,包括与农业相关的贷款。虽然这是一种行政做法,但其目的是向小型和微型企业以及与农业有关的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总的来说,政府一直在努力工作,但客观来说,效果非常有限。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我们相信数字金融可能会提供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融资最难的核心是融资,融资最难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在金融交易中,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普通人获得良好的金融服务难?这与金融业常说的28条法律有关。对于大多数金融机构来说,20%的客户可以提供80%的业务,所以他们会把工作热情集中在这20%的客户身上。而剩下的80%的客户就更难了。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抵押资产,没有长期历史数据,数据不完整。因此,货币金融交易对金融机构来说有两个难点,一是获取客户的成本相对较高,二是风险定价相对困难。然而,数字技术有可能在这两个方面取得突破。针对客户获取成本高的问题,互联网金融首先使用互联网技术。只要平台建立起来,很多客户都会坚持这个平台,这就降低了平台潜在的客户获取成本。至于风险定价的难度,预计尽职调查可以像过去的传统金融机构那样由人来完成,风险定价将变得更加容易。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发展数字金融的方向在哪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在线支付。如今,手机可以完成许多普通的交易。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从数量、成本、速度和覆盖面来看,它都已经成为继金融之后的一支重要力量,甚至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网上贷款。网上贷款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的两大优势密切相关。首先,许多客户坚持使用移动终端,他帮助潜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降低获得客户的可能成本。其次,通过适当的大数据分析,可以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包括过去发展非常迅速的p2p。虽然会有一些风险,但数字技术仍然为网上贷款提供了很好的可能性。客观地说,许多通过p2p或网上小额贷款获得贷款的个人和机构,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机构获得同样的金融服务,这是非常具有包容性的。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第三,网络投资还包括财富管理。过去,许多金融机构能够为拥有一定房产规模的家庭提供服务,包括私人银行和投资顾问。投资转移到平台后,数字技术也可以用来在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投资顾问原本只提供给高收入群体,通过网络平台发展数字技术,如智能投资,可以提供更多新的机会,使使用数字技术成为可能。

第四,数字保险。目前,大部分数字保险产品都是在平台上销售的传统保险产品。当然,有许多新的保险形式,有些是有价值的,有些是短期的。尽管各类保险的创新非常活跃,但它也使用渠道和大数据。

数字金融面临的六大风险

数字金融的发展存在许多风险。数字金融的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金融风险,但金融本身存在严重的风险——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前的逆向选择和交易后的道德风险,这是所有金融交易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样,数字金融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使用,风险的形式和规模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从积极意义上讲,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数字与原始信息之间的不对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风险控制。事实证明,个人和小微企业无法进行数字定价,但数字金融可以,这实际上有助于我们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但与此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的使用,某些领域的风险可能会被放大,并且风险会比传统方法传播得更快。想象一下,如果金融风险发生在互联网平台上,不像单个机构,风险会局限在一个地区或一个机构,其传播很可能是跨行业、跨地区的,传播速度会非常快。我们需要面对的客观事实是,数字金融一方面会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包括以下六点: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具有优势,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来说似乎不是很普惠,如网上贷款。虽然网上贷款,尤其是p2p行业发展迅速,但与当前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到目前为止,整个p2p行业能够获得贷款的累计人数还没有超过1000万。即使与央行系统中大多数人没有获得银行信贷的数据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此外,许多平台的贷款利率都很高,虽然有一些原因,因为客户风险很大,但极高的利率不利于真正的包容性。通常,普通人和企业从平台或金融机构借钱来支持消费或业务。如果利率高达20%、30%或40%,会令他难以支持正常的消费或商业活动。因此,从包容性的角度来看,仍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第二,缺乏通用性可能是竞争的问题,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应用数字技术。通过在使用大数据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制定良好的风险定价并降低风险定价成本。事实上,许多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既没有大数据也没有分析,只是简单地挂上一个品牌来做互联网金融,显然不是真正利用数字技术来帮助解决金融问题。许多有数据的公司在他们的分析方法中仍然是have/きだよききだだよ 0。核心问题是数字技术的大数据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帮助减少信息不对称,在这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第三,空时期的监管力度确实很大,无证就业在很多领域都可以看到。没有必要在p2p领域设置门槛,但也需要一个归档系统。由于许多互联网财富管理领域没有发放更多的许可证,许多企业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业务,一旦出现风险就很难控制。

第四,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一个高风险领域,尤其是p2p。

第五,数字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个很大的矛盾。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依赖于大数据的分析,而有效分析大数据的前提是拥有大数据。另一方面,拥有大数据会侵犯个人隐私。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现在是一个大问题。

第六,我们仍然缺乏一个覆盖面广、权威性和开放性的信用信息系统。没有这样一个有效的信用信息系统,将会给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许多困难。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在过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对友好和宽松的监管框架,这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空空间。然而,缺乏监管或缺乏相对完整的监管框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风险。现在,监管当局正在加紧加强各个领域的管理和整顿,并引入新的监管框架。未来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个人猜测,在p2p个人网络贷款和财富管理领域可能会有新的举措。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适度、良性的监管可以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目前,虽然我国在p2p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但在其他领域,包括互联网支付和数字保险,似乎也有一个相对成熟的监管框架,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将简要列举以下四个问题:

首先,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的监管框架应该统一还是区别对待?我个人的观点是,虽然应该在创新和风险控制之间取得平衡,但最终目标应该是统一监管。归根结底,金融交易就是金融交易,无论风险在哪里,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另外,我认为通过发展,传统金融和网络金融的区别会越来越小。事实上,许多传统金融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技术来帮助他们解决金融交易。目前,我认为我们应该给一个调整后的空时期,但未来的监管框架应该是统一的,监管标准应该是一致的。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第二,中国目前的监管框架是单独监管,央行负责支付,银监会负责网上贷款,证监会负责网上投资,中国保监会负责网上保险。然而,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本质上已经处于混业经营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像过去那样的单独监管是不可持续的。当然,改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这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客观事实,因为在现实中,混合经营已经存在。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第三,继续过去的机构监督还是职能监督?核心问题是我们是否能真正实现桌式管理。互联网确实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市场参与者来说,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他的资金,它们来自哪里,它们去哪里,以及它们通过了多少障碍,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因此表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第四,信息中介应该设立门槛吗?目前,p2p的门槛只能作为信息中介,因为信息中介不需要许可证,并且可以使用备案系统。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例如,投资银行也充当信息中介,但对投资银行的监管可能来自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原因很简单。虽然是直接融资,但直接融资仍然参与金融交易,这种交易风险大,传播速度快。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综上所述,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在过去三四年的发展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未来还有很多改进。但现在需要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有一个更温和、更良性的监管,以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国际金融记者曹越报道)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监管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