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1字,读完约5分钟

当我春节假期回来时,我的朋友和同事正在谈论新年。

许多人去国外度假,如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等。

但是从这些朋友那里,小巴听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例如,我的一些去过美国的朋友说美国的价格真的很便宜,所以我们下次去的时候应该买更多的东西。他们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价格。听了小巴的话,他们觉得很痒,想去购物。他们这样比较:

注:小巴朋友的人均收入概念是杭州,不是全国。

美国的人均gdp和收入至少是中国的五到六倍,但许多消费品都比中国便宜,而且价格似乎也低于中国的一、二线城市。

当然,事情还有另一面。我的另一部分在美国生活或旅行过的朋友告诉我,美国的价格真的很贵。

在洛杉矶理发需要20-30把刀,外加小费,小费会兑换成人民币。两三百块钱瞬间就花光了,是杭州普通理发店的5-10倍;在芝加哥打车,起步价是10元,价格表上的数字跳得很快,基本上是杭州的5-10倍。

教科书通常在国内的大学里出售,但是影印版在美国经常使用,甚至影印版也要花费数百美元。中美之间的差距已经达到了几十倍。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需要人力的地方,非常昂贵,很多工作只能自己做。在国外学习之前,在小公共汽车上有许多学生在家里张开嘴,伸出他们的衣服。从国外留学回来后,他们已经成为生活的主人,他们可以做饭、理发,甚至割草和画画。

比较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的制成品比中国的便宜,而中国的优势在于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快速增长,所以中国经济现在处于一个非常麻烦的局面。

就小巴而言,这种观点没有错,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说法。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更多。

从中美之间的相对价格来看,我们可以把商品和服务分为三类。

第一个比美国的中国便宜,美国在全球贸易、进出口方面完全或相对自由。中国制造的服装和玩具等轻工业产品,iphone等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等大型工业产品。

这种东西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可交易商品”,全世界都遵循“一价定律”。

在没有运输成本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中,如果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销售,其价格应该是相等的,这也被称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这种成本优势来自全世界的供应链配置。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只能从事科技含量较高的环节,而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做这些事情,所以利润率相对较高。

就生产和组装而言,世界上有更多的国家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一场残酷的价格战,决定谁来消费,谁来决定综合成本最小化。

第二,美国比中国便宜。虽然不是进口的,但在中国可以大规模生产。例如,牛肉、玉米和其他农产品(000061,购买)。美国人口稀少,农业高度集约化,凭借其规模和效率优势,可以降低成本,降低终端消费价格。一个类似的例子是美国的航空/航空工业。例如,中国的高铁比美国便宜。

第三,它在美国比在中国贵得多。它不能进口,不能扩大规模,只能小批量提供产品和服务,如大多数服务业,包括餐饮、运输和物流、美发、知识产权等。

第二类和第三类不能大规模进出口(如果可以出口,就自动归入第一类),可以合成“非贸易部门”的商品。

同样,对于一双中国制造的鞋子或牛仔裤,其价格=生产成本+流通成本。

其中,生产成本是一个“可贸易部门”环节,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转移和外包,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决定了其成本特性。如果生产成本在美国很高,它将在中国生产;如果中国的生产成本高,就会转移到其他国家,所有的生产都会自动流向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

流通成本是地方化的,是“非贸易部门”的一个环节。在中国销售的一双鞋只能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运输,并在最终到达中国人手中之前存放在中国的仓库里,而其他国家不能为他们这样做。

中国许多地方的价格似乎很高的原因是,同一双鞋和裤子可能比美国和日本的贵,不是因为生产成本高,而是因为流通成本高。

它的解决方案——事实上,这种分类也告诉我们——是从第三项转移到第二项。

例如,出租车提供的服务本质上是一样的。然而,网络汽车、网络汽车平台和监管部门的整体生态通过创新突破边界,通过管理和制度创新实现标准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规模化,提高其非贸易环节的效率。

我们可以断言,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流通行业都可以借鉴这种手段来实现变革和转型,这就是这一领域的“供给方改革”。

这些非贸易环节的创新和升级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让我们开动脑筋,谈谈我们身边的例子。什么东西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来创新,以提高某个环节的效率?即使是最小的创新也能把沙子收集到塔里,最终提高中国整个流通系统的效率。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中国人均收入不到美国1/5 为何东西却比美国贵?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