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48字,读完约6分钟

这是上市银行年报的密集发布期。最近,我看了招商银行(600036,BUY)和重庆银行的两份财务报告,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数据。与银行业规模和利润增长普遍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业零售业务尤其是消费金融业务的规模和利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首先,对于这两家银行的零售业务,招商银行不会多谈,它一直有“零售之王”的称号。2016年,零售业务贡献的零售贷款规模和税前利润占招商银行的一半,分别占50.45%和53.62%。

就连零售业务一向薄弱的城市商业银行也突然恢复了活力。根据重庆银行的财务报告,2016年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增加33.21亿元,增幅为86.1%。根据财务报告的解释,这项业务的快速增长在于探索新的模式,如网上贷款和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

此外,两家银行的财务报告还披露了各自参与的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其中,兆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永隆银行持有50%股份)2016年收入15.33亿元,净利润3.24亿元;截至2016年12月,即时消费金融公司(重庆银行持有15.79%的股权)的收入为3.47亿元,净利润为652.2万元。

如果我们再回顾一下他们的历史发展数据,我们可能会觉得更直观。

消费者金融成立于2015年6月,现已基本上经历了一年的磨合阶段,并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扩大规模。仅去年12月,每月贷款规模就接近30亿,去年年底贷款余额接近70亿。

除了规模的惊人增长,盈利能力也是天翻地覆。截至2015年底和2016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分别亏损1309万元和3872万元。然而,在半年时间里,截至2016年底,其净利润已达到4524万英镑。

另一家公司的数据甚至更好。成立于2015年3月的兆联消费金融,去年底亏损8400万元,截至2016年底,该公司净利润达到3.24亿元。近两年来,兆联消费金融的贷款余额已达182亿元。

当然,享受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红利的不仅仅是银行。自2014年以来,许多p2p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分期付款购物平台和互联网公司都开始瞄准这个市场。

以愉快贷款为例,根据刚刚发布的2016年年报,公司去年净利润为32.38亿元(4.66亿美元),比2015年全年增长146%;净利润11.16亿元(1.61亿美元),同比增长305%。

目前,放眼世界,恐怕只有中国拥有如此有利可图的金融业务。

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机自然得益于特殊的市场环境。

首先,空市场的房间当然很大。根据华泰证券(601688,BUY)的报告,2016年,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约为22.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占信贷总额的14%,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贷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占信贷总额的50%,中国的消费信贷具有进一步渗透的巨大潜力。

其次,由于之前这一领域发展缓慢,在新兴技术的介入下,改进后的空范围变大。与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许多国家不同,中国还没有经历过银行信用卡和线下金融公司高度普及的阶段,基本上直接跳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金融模式。

尽管早在2010年就有四大消费金融公司,但消费金融市场的真正爆发得益于其最近进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翅膀”。

现在,你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应用程序,甚至可以通过微信上的一个公共号码填写一些基本信息,很多产品都可以随意借用和归还。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借钱消费变得和刷卡一样普遍。

前两个原因也直接带来了业务的强劲增长能力和盈利能力。

招商证券(600999,BUY)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银行、信托和租赁等传统金融的净资产收益率约为15%,而典当、小额信贷、担保和保理业务的净资产收益率由于杠杆限制基本不超过10%,而消费金融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充分利用杠杆时最高可达40%-50%。

主要原因是:

1)消费金融贷款平均利率可达15%左右(仅次于小额贷款);

2)通过同业拆借,资金成本可达3-4%(不允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担保和商业保理);

3)杠杆理论上可以达到13倍(与银行同等对待)。

尽管包括p2p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在内的非消费金融公司在资本来源和成本方面不如被许可方具有优势,但随着消费金融的成熟,它们仍可以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和与银行或消费公司合作获得成本更低的资金。

同时,这些机构的贷款利率往往较高(通常年化利率在18%-20%左右)。此外,一些公司在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时可以更好地控制贷款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因此空的利润也很大。

以一家名为2345 (002195,BUY)(原名海隆软件,主要从事软件外包)的上市公司为例。自2014年起,该公司与中国银行消费(爱记、净值、信息)金融合作推出短期现金贷款产品“隋欣贷款”,后更名为“2345贷款王”。

该网上现金贷款产品的最长期限为30天,额度为500-5000,每日利率为0.1%。其中,2345公司提供流量、技术和数据支持,中行消费金融主要提供资金。

长江证券(000783,BUY)在分析公司2016年业绩时提到,由于现金贷款业务的爆发,2345公司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实现年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2159.71%,毛利率高达98.51%。

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现在很多参与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都有阶段性的发展红利,尤其是一些资本成本低、客户成本低、利差高的公司。(当然,这里提到的资本成本和客户成本是相对的,不同的公司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的确,暂时的市场红利足以养活许多公司,甚至让它们随风“飞翔”。然而,当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加入进来,而风口本身不足以支撑持续的高速增长时,市场参与者必须始终寻找自驱动引擎。

着眼于当前的市场形势,交通、入口和场景可以在短时间内创造繁荣,但很难成为长期的障碍。最终推动公司和行业发展的引擎只能是技术变革。

尤其是在短时间内突然爆发的消费金融,存在隐患。重复借款、过度负债,甚至欺诈性贷款和黑市产品的增加,都迫使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冷静下来,思考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会在哪里,以及如何建立。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银行、P2P都在押注消费金融 风口上能飞多久?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