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89字,读完约19分钟
陶冶莫莉袁蓉君
他山上的石头可以攻玉。 由于没有踏入,中国的银领域没有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受到重大损失,但发生在大洋彼岸,波及世界的这场危机确实给了国内金融业很多启发。 在金融创新、住房贷款市场迅速发展、金融监管等方面——
居安思危科学控制(记者陶冶)
美国次贷问题爆发以来,无论从世界资本市场的变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的框架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不容忽视。 对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的中国来说,大洋彼岸这场还无法预知结局的风波给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 如何从别人的教训中找到对自己有益的警告? 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张明博士和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方明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警惕银行系统的风险
当然,在美国次级贷款问题上最先受到冲击的是银行领域,重视房贷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今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关注的问题。 张明指出,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上涨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来说是高质量的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发生违约时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进行补偿。 现在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第一来源之一。 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入的风险很低。 但是,如果出现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情况,购房者的还款违约率将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金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率明显上升 方明还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长期来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也不容忽视,现阶段必须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查制度。
事实上,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来源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宽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严格的贷款产品。 张明指出,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教训,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比例,杜绝首付现象。 第二,必须采用严格的贷款前信用审查,避免发生虚假按揭。
关注特定的经济周期
在讨论美国次级贷款问题对中国的警告时,许多学者关注了经济周期的问题。 在次级贷款问题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在高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以上,美国住房市场“高烧不退”的话题又持续了几年。 把眼球转移到国内,世界银行今年对中国经济的最新增长预期达到11.3%,主要城市房价比上个月上涨的数字也备受关注。 至少在表面上,中国和美国住宅市场降温前的经济图景有一定的相似性。
基于这样的想法,张明认为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警告是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特定市场的冲击。 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联邦储备系统增资导致房地产市场下跌。 目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速的状况。 如果央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压力采取了大幅提高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对策,就必须警惕两种影响:第一,贷款紧缩对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开发商资金的中断。 第二,有可能提高偿还压力对抵押贷款申请人的影响,提高抵押贷款的违约率。 两者的影响最终都集中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作为抵押品的不动产价值下降,最终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生存能力。
方明警告人们有必要认识到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周期和住宅市场周期的区别。 美国是世界体系下具有悠久市场经济历史的国家,周期性很强,现在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后期,有可能在年之前进入衰退阶段。
中国的情况和美国不同。 中国还没有经历完全的经济周期,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只有30年的历史,从1992年、1993年提出市场经济到现在只有15年的历史。 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供求不平衡,固定投资的诉求很大。 因此,据说中国还有10到20年的战术机。 这是区别于美国经济近十年的一个周期的点。另外,中美住宅市场的周期也不同。 中国实施住房改革后,结束了迄今为止多年的没有住房市场的状况,诉求大幅度提高。 中国的住宅市场也有投机因素的推进,但需求大、供给有限是促使房价上涨的最重要原因。 然后,对于中国的住宅市场,政府控制多余的土地,问题如何执行呢? 方明认为这需要2~3年的摸索,可能的方向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增幅减缓。
实施科学宏观调控。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也给了中国宏观调控的启示。 张明认为第一有三个方面:第一,需要将资产价格纳入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视对象。 因为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和其他渠道最终影响总诉求和总供给会影响通货膨胀率。 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需要将资产价格的变动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第二,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控制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联邦储备系统持续增收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因此承担的压力重视不足第三,政府不能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 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样性行为的惩罚,政府救济这种行为将导致道德风险的繁殖。 这次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合作提供资金,有可能产生下一个泡沫。
结合中国的现实状况,方明认为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科学的快速发展道路倾向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在宏观调控方面,地方和中央政府应该在资源配置方面相互协调,增加社会公共品的投资,减少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干扰。 并深入市场化改革,征收资源税,调整出口退税,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调整领域布局,迅速发展资本市场等手段,促进经济健康、迅速、持股
不摔倒的魔杖(记者莫莉)
中央银行为了主线重新审视这个全球次贷浪潮,在次贷问题全球爆发之前,监管度高的美国为什么没有从源头上抑制次贷浪潮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次贷问题恶化,世界金融 次级贷款问题完全暴露后,与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各大中央银行的这次态度和反应为什么达到了惊人的迅速和一致? 这次次贷风波中还有中国可以参考的地方吗? 鉴于上述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瑞士信用亚洲太平洋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
次级贷款是从哪里来的
联邦储备系统是这次次贷问题中不可忽视的思考点之一。 “对于次级贷款问题发展到如此迅速,美国监管当局负有不可避免的责任”陶冬对记者说,联邦储备系统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失误:第一,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第二,允许银行以“零首付”进行贷款业务第三,在债务担保债券的交易中放松了监管。
在2001年以后的短短一年半内,联邦储备系统曾12次意图降低利率,降低利率,但从2003年开始联邦储备系统将利率提高到现在的5.25%。 许多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联邦储备系统的超低利率助长了金融机构的坏账增长,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上升,但之后的联邦储备系统利率上升客观上增大了贷款人的支付价格,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房价的下跌使贷款人的状况恶化。 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贷款人的信用相对较差,因此美国次级市场的信用风险开始完全显现。
“但是我不认为联邦储备系统对此负有多少责任。 》曾经说过,联邦储备系统降息行为刺激了二次债务的迅速发展和市场泡沫的出现,但2001年的“911事件”对美国经济是巨大的冲击,联邦储备系统必须降低利率。 2003年以后,通货膨胀再次上升,联邦储备系统必须提高利率来抑制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 “当货币政策关注整个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时(一般是央行认为的主要关注点),它不能对一些局部市场产生相反的效果。 ”。 例如,他刚刚说,虽然某经济在整体经济过热的情况下依然存在部分市场投资不足的现象,但利率调整只能与经济过热这一第一个问题进行比较,经济方面整体起作用,因此会对哪个投资不足的市场产生负面效果。 “货币政策很难产生结构性效果。 因为它和同事一样比较整个经济,所以比较你想发挥的市场并不容易单独发挥作用。 ”。
事实上,次贷问题从去年开始浮现。 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系统不可能不观察次级贷款市场违约情况的出现和恶化,为什么再三容忍这种风险的存在和扩散呢? 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他曾经说,在美国巨大的经济体系中,客观地说,二次债务市场本身的规模和影响相当有限。 “因此,在联邦储备系统决策体系中,在次级债务市场与其他市场目标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联邦储备系统容忍次级债务市场的风险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维持现有货币政策的选择。 ”。
如何看待中央银行的供资行为
与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世界各大央行在解决美国次级贷款问题引起的世界金融市场震荡方面不仅态度更谨慎,反应也更迅速。 “欧洲中央银行最初采取供资行动是因为德国银行面临危机。 我认为中央银行的供资顺序并不重要”陶冬说,各国中央银行提高市场流动性的供资行为确实起着稳定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作用。
“各大中央银行为市场提供资金是比较及时的反应,“这种及时的反应可能来自于我们过去几次痛苦经验的总结和中央银行重要职责内涵的深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需要关注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对未来物价的动向作出积极的判断,所有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基于物价的变动。 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稳定的新范畴开始纳入中央银行的决策体系。 其第一个原因是上世纪出现的日本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北欧各国金融不稳定在物价非常稳定的情况下出现。 这表明,即使物价稳定,经济基本面非常好,金融水平也有可能出现问题。 因此,现在各大中央银行越来越多地将金融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的目标。
“短期内,中央银行的资金提供是为了维持市场短期利率的稳定,防止危机扩散”,他说,从长期来看,资金提供发挥了客观的宣言效果。 中央银行通过供资的行为告诉市场参与者,中央银行总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向市场提供各种各样的援助。 “这是自信的支持,这对市场很重要。 因为金融市场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的。 如果大家对市场失去信心,市场可能很快就会崩溃”。
那么,各国中央银行的供资行为会引起道德风险吗? 陶冬对记者说:“在控制市场流动性、限制市场道德方面,各国中央银行存在共同的失败。”关于各国用资金提供的方法向有怎样错误投资战略的企业投放“生命线”,我不太赞同。 从长期来看,这对阻止市场风险过度没有什么好处。 ’”
中央银行认为必然会引起道德风险。 “但是,任何中央银行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 所以,货币政策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他说,任何问题都有边界和权衡,中央银行对市场的支持在多大程度上合适,中央银行什么时候向市场提供融资合适,这些是问题的关键。 “中央银行对市场的救济大体上是必要的,必须先惩罚应该被处罚的人,再进行打扫战场的工作。 ”。 如果一味不加区别、不分时间地救助,由此引起的道德风险非常大,很多风险有可能转嫁到国家,转嫁到中央银行。
对中国的监督管理有它们的参考意义
“对中国金融监督管理者和中国海外投资资金来说,这是警告。 中国为了在这场危机中不遭受巨大损失,多亏了现有的资本账户限制。 ”。 陶冬对记者说,这次危机应该是中国未来监管的重要教训。
“从这次信贷危机来看,央行的危机防范意识很重要”,苏轼在《晁谬论》中说过这个道理。 世界表面看起来平静健康的时候,实际上可能有暗流涌来的潜在风险。 执政者在这个时候面临困境:如果及时采取措施,风险会比较有效地解除,通常人没有感觉到风险,所以可能会觉得政府的行动是多余的,但如果不采取对策,风险会恶化,无法收拾。 “货币政策决定者总是面临这个问题”,央行在关注未来快速发展趋势时,可能会意识到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风险,认为在风险全面爆发之前,央行需要采取及时措施来管理风险
“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各国中央银行的表现及时,几乎一致行动。 ”。 曾刚说,在防止危机蔓延的问题上可能有一点信息表现和协调。 金融市场的二次债务市场规模小,影响也有限,但各大中央银行这样关注度高的态度和及时应对的行动值得称赞。 随着金融全球化程度的提高,金融市场的消息迅速传播,市场之间的关联也很高,这可能是某市场的一些风吹草动在世界上迅速扩散,各大中央银行只有迅速反应,才能及时抑制风险的蔓延
另外,随着各国金融市场融合性的提高,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合作也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有必要注意监管边界的问题,防止重复监管,另一方面加强国际间监管标准的统一性。 刚说“如果监管标准不同,市场上会发生监管对冲的行为”,我国银行、保险、证券的监管标准正在国际上逐步统一。 曾刚还表示,现在各国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和货币政策当局的大部分情况都有区别,因此各国除了观察彼此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外,金融监督管理方面的新闻信息表现、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等,都是世界金融市场健康迅速发展的
吸取教训推进创新(记者袁蓉君)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不断推出顾客要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资产证券化第二次试点事业也在稳步进行。 但是,随着美国次贷问题引起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大幅动荡,信用市场价格迅速上涨,国内一些媒体和一些学者包括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mbs )和债务抵押支持证券( cdo ) 为了让金融工作人员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记者特别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世界银行、雷曼兄弟和中国银行的专家。
美国的转移信用风险非常成功
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外专家认为,对住宅金融行业来说,金融创新没有创造风险,也没有扩大风险。 美国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放贷机构通过发行高利率次级抵押贷款获得高收入,通过贷款证券化将信用风险转移到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中低收入买家通过次级贷款获得住房。
雷曼兄弟亚洲首席执行官博泰告诉记者,尽管美国次级市场上mbs、cdo产品有点问题,人们洗澡时不能抛弃孩子,中国银行应该通过资产证券化转移信用风险。 “美国金融市场最近的不稳定实际上是风险重新定价的过程,正如每几年调整一次资本市场一样,今年也不例外,这次调整首先是由二次贷款市场的问题引起的。 事实上,cdo是市场上具有创新意识的结构化产品,可以帮助公司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更好地管理风险,建立风险管理文化,是资本市场的亮点,将来会持续快速发展。 ”。
“金融创新实际上没有产生风险,没有扩大风险。 正如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前几天所说,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持续快速发展债市、金融市场,推进金融创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非常简单,遵循过去一直遵循的价值。 所以,对金融系统来说,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服务,但以比较合理的方法运营这个系统很重要,需要以慎重的标准进行风险管理。 ”。 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的住房金融专家brittgwinner说。
事实上,仔细研究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根源可以发现,mbs和cdo本身不是问题引起危机,而是基础资产,即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的上升引起了问题。 因此,不透露人民银行名字的专家认为,中国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得到的启示之一是,对贷款一级市场的把握比二级市场更重要,借款人未来的现金流比房贷抵押物更重要 我不怀疑由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出现问题而在国内开展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应该加快创新的步伐。
次贷危机与金融创新没有直接关系
据说美国的次级贷款是有无本金贷款、可调利率贷款、选择性可调利率贷款。 和次级证券化后得到的mbs和mbs结构化后得到的cdo一样,这些产品严格来说不是最新的创新产品,很多在美国有30多年的历史。 但是,在2006年房价开始下跌前的8年间,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将利率贷款的发行对象从过去的富裕阶层扩大到风险稍高的中低收入阶层,从而使贷款风险上升。 特别是在利率变动可能很大的情况下。 另外,cdo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也就是说,投资者无视房贷中包含的风险。
据金砖四国报道,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美国许多融资机构放宽了过去长期遵守的融资发行、审查的基本标准。
他说,在任何市场上,以房价上涨为坏账的基础是非常危险的。 “要求借款人提供收入说明文件,严格审查其偿还能力很重要。 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必须结合其他金融风险的应对和解决办法审查放贷标准及其应用。 ”。 brittgwinner指出,从评级机构的角度来说,他们对cdo抵押品的关心是房价的上涨,随着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上升,cdo的评级降低了一部分。 这些估值低、风险比高的cdo投资者往往杠杆率高,根据市场价值计算损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损失的原因是贷款发行的审查条件、信用评价和负债率的问题。
人民银行的专家告诉记者:“如果你的基础资产选择良好,表现正常,据此开展的结构化融资产品创新不会成为大问题。”
中国住宅金融创新关注一级市场
在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后,brittgwinner对中国住宅金融行业创新的建议是商业银行充分理解信用风险,根据风险定价进行充分的风险准备是创新的基础。 如果贷款质量好,mbs和cdo产品都不会违约。 他认为现在中国银行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下限定价是个问题。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重视以低利率占领市场,风险溢价不足,对不同借款人坏账使用同样的利率,证明没有充分认识到信贷者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及其引起的危机。 ”。 他说。
美国住房贷款的一级市场通常可以简单分为二级贷款、最优贷款和alt-a (简易型)贷款三种。 实际上每笔贷款都给借款人打分。 在二次市场购买的贷款和债券也是分级的。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方明说,美国的金融创新是根据对不同贷款的适当信用评级来区分客户群和贷款的性质,发行mbs的分层债券这一创新,客户的划分是前提条件。 这值得中国银行参考。 “我们经常说这笔贷款很好。 这没用。 在顾客能否偿还贷款的前提下,必须分层为不同的顾客。 ”。
britt gwinner说,对资产证券化产品来说非常重要的是定价问题。 而且,理解风险、判断风险、管理风险也非常重要。 如果人们充分理解风险,就可以从投资结构中很好地调整mbs、cdo,这是完全可能的。 当然,中国从高质量资产开始创新住宅金融产品的试验是有道理的。 事实上,现在中国的贷款一级市场没有美国这样的二次贷款产品分类,都是正常的贷款,原始资产池的质量普遍很好。
在金融创新的监督管理方面,从这次次贷危机影响最大的部门和行业来看,监督管理的金融系统包括银领域、证券业等没有严重的问题,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不如说监督管理不足,只向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对此,人民银行专家认为,在世界经济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创新模糊了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边界,激进的私人募捐机构不仅焚烧了自己,还波及到了受到慎重监管的其他机构,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美国监管机构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各地的住房公积金中心都是从事住房金融业务,但作为金融机构没有受到监督管理的典型代表,政府应该关注这个,慎重解决。
另外,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充分证明了担保保险的重要性。 只有fha这样的违反贷款保险机构的存在,美国政府才能在次贷市场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迅速帮助困难的借款人,没有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财讯:美国次贷危机告诉我们什么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jj/1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