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3字,读完约3分钟
银行因其网点优势成为保险公司销售产品的主要渠道之一,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甚至双方都度过了一段“财务经理不卖财务推荐保险”的甜蜜时期。然而,在对保险理财产品进行严格监管和普遍保险逐步退出后,今年银行销售保险的普及率明显下降。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发现,银行员工对保险产品推广的热情明显不足,一些银行会劝说前来购买保险产品的客户购买自己的理财产品。与此同时,一些银行理财经理显然未能介绍保险产品的关键信息。
财务经理对推销保险不感兴趣
“你好,我之前买的保险产品马上就要到期了。有推荐的新保险产品吗?”在许多银行网点,《证券日报》记者向工作人员抛出了这个问题。
“有一种五年保险产品。我不知道预期收入。我需要为你确认一下。你只考虑保险吗?拥有其他理财产品也很好。”朝阳区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的大堂经理回答道。
在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网点,这位财务经理表示:“有一种3年期保险产品,预期年回报率为4.5%。但我行102天结构性存款的年化预期收益率为4.15%,购买金额为1万元,可能更适合您。”
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这位理财经理表示:“新升级金卡的客户有一个三个月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为4.5%,风险水平为r2,是一个稳定的产品。你可以考虑。”
上市银行的财务报告也证实了记者在走访期间的感受。根据中国建设银行(601939)(港股00939)第三季度报告,部分结算、代理和咨询产品受监管政策、市场环境、服务费下调等因素影响,收入同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年中报告,上半年代理手续费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代理保险收入下降”。
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财务经理告诉记者:“除非客户主动询问,否则我一般不会主动推荐或介绍长期保险产品。批发产品三、五年的年化预期收益率并不比银行理财高多少。与此同时,保险合同中所写的只是保本,这与保本财务管理没有什么不同,但流动性要差得多。”
介绍产品的一些缺失元素
《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银行理财经理对其销售的保险产品的支付期限和到期时间的描述不准确。
在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证券日报》的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咨询保险产品。这位财务经理告诉记者:“有一种保险产品有复利,年化回报率约为4.2%,已经支付了三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来计划自己每年要付多少钱。”
《证券日报》记者接着问:“如果有特殊情况,你能提前拿出来吗?”上述财务经理回应说:“有特殊情况要做政策性贷款,但不建议这样做,这样就没有收入了。”
《证券日报》在查阅保险合同时发现是“三包十保”的产品,但上述财务经理只说“忘了介绍”。
目前,除了短期产品,许多银行还以佣金为基础销售保险产品,包括长期批发和期货产品。在未来交付的产品中,通常会交付六年三年保险、十年三年保险和十五年五年保险。换句话说,期限是保险产品的基本信息之一,也是投资者在决定购买之前应该充分了解的信息。
然而,当《证券日报》记者走访银行网点时,发现许多银行理财经理在引入产品交付方式和年化预期收益率后,并没有引入产品的到期时间。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银行代销保险热度明显降温 部分银行经理改荐自家理财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