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56字,读完约5分钟
目前,它正处于夏季旅游的高峰期。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近年来《旅游法》和新修订的《旅行社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对不合理低价旅游和强制购物做出了相关规定,但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返利链条的驱动下,“低价旅游”仍然是国内旅游市场难以治愈的痛点。
有光明和黑暗的“低成本旅游”无法逃脱强制消费的陷阱
被称为“长城贵宾线”的北京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一日游”,只收120元。在旅途中,游客不仅在导游的“欺骗”下花140元买了往返缆车票,还在水果店和玉器店花了很多时间。购物时间甚至超过了游览景点的时间...最近,北京市旅游局和许多部门依法取缔了非法的“一日游”黑窝点,并下令多次购物
非法“一日游”一直是北京旅游市场的顽疾。为了吸引游客,经营者往往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在街上发放小名片、广告和假地图,或者依靠一些快捷酒店和社交酒店以低价吸引顾客,报价从50元到120元不等,声称可以免费参观崇礼、八达岭长城、十三陵、颐和园、故宫等河北省的景点。
然而,根据记者的暗访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体验报告,这种“低成本群体”往往在游客上车出发后“露出真面目”,要求游客自费支付团费和景区费,否则将直接抛弃游客,或缩短旅游时间,导致游客不得不在景区购买缆车和游船的门票。在北京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体验报告中,一家名为“去我住”的国际旅行社的导游推出了每人100元的强制性自费项目“大龙船”,称如果不付钱,旅行就无法继续。
在发达的旅游目的地,“低成本群体”隐藏了很多伎俩:在几天前被云南昆明警方捣毁的“低成本群体”违法案件中,相关旅行社的导游试图让游客少睡一会儿,少进入景点。购物时间被挤出,商场产品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购买价格,达到100倍以上;也有当地旅行社以不到100元的价格吸引外国游客。在他们的广告中,他们把当地的非景点描述为"免费旅游",目的是吸引游客购物,其中大多数是老年人。
记者了解到,根据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打击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的意见》,如果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价格比当地旅游部门的诚信导游价格低30%以上,则被视为“不合理低价游”。以北京为例,没有购物路线的明十三陵一日游的最低导游价格是180元。
回扣已成为“低成本旅游”的最大利益驱动因素
据记者调查,多年来,国内“低价游”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如发布虚假信息、低价吸引顾客、改变行程、强迫购物或消费、收取回扣等。其中,游客就像“小绵羊”,在各个环节都是“薅羊毛”,包括旅游团、当地旅行社、导游、司机和商店。
一位旅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云南等地是国内旅游市场上强制购物最突出的地方。“一些当地的购物和餐饮企业将给予导游40%-50%的折扣,在云南可以达到70%-80%。土地局将把整个行程“卖给”导游,或者分几个部分“卖给”不同的导游。导游最终通过强制消费的方法赚取回扣,如诱导和强迫“填补坑”。
根据昆明警方破获的违法案件,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家商场就向一家旅行社返还了近2000万元的回扣;对于游客购买的翡翠、银器等商品,折扣低至30%,高至90%。其中,一家旅行社70%以上的收入来自购物回扣。由于高额回扣,这家只有12人的旅行社2017年的净收入超过了1200万元。
除了购物折扣,导游在游客自费项目中也是有利可图的。北京市旅游局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曾告诉记者,《旅游法》颁布后,导游强行购物的情况有所减少,景区门票的回扣和差价是导游“一日游”的主要收入来源。例如,北京昌平的一个文艺表演厅也是“一日游”和周边游必去之地。外国票每张150到180元,但是导游的价格只有10元,而导游卖给游客的价格是100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一些“低价旅游”的强制购物背后,购物场所和自筹资金项目的经营者介入旅游市场,甚至通过资本运营收购、控制或成立旅行社,从而吸引顾客消费,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
破解症结仍需要多方努力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旅游执法力度的加强,“不合理低价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但频繁的市场混乱仍对城市形象和游客体验产生负面影响。仍然有必要共同努力,纠正“低成本旅行”的混乱,防止“坏钱赶走好钱”。
在市场监管方面,由于“低价旅游”违法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涉及旅游、交通、工商、互联网等部门,有必要加强综合执法,形成综合监管力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地方立法加强对“低成本旅游”的威慑管理。比如,非法以不合理的低价招揽游客、欺骗、强迫或伪装游客参与购物活动、擅自改变行程、丢弃团体和顾客等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近年来,“劣质导游”频频出现,这是“低价群体”暴露出来的一个典型问题。一位旅游企业的负责人介绍说:“很多导游在从事旅游工作时,由于没有基本工资,缺乏保障,没有考核和奖励机制,就抱着“打下手”的心态。提高旅游业的进入门槛,改善旅游业待遇,是解决“低价群体”问题的重要环节。
同时,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应该理性消费、文明消费,增强维权意识。北京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杨晓军认为,消费者在出行前应了解旅游线路信息,进行理性文明消费,警惕低成本群体甚至零票价线路。为了加强对自身权益的保护,必须在旅游前签订合同,注意合同中的不合理条款,保存相关证据,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强制消费行程“变脸” 低价游何以成为打不死“小强”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