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2字,读完约5分钟
一个家庭财富的成功传承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并提前计划和安排好家庭财富。家庭资产配置是通过多元化投资方式降低整个投资组合风险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传承。
在这方面,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成功家庭是如何进行资产配置的。
洛克菲勒家族
从约翰·d·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家族神话的创始人,这个领先的美国财富家族已经繁荣了六代,并仍然在美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洛克菲勒家族始于19世纪的石油工业,到19世纪末,它已经开始分配资产。
洛克菲勒家族的资产配置分为三个方向:
1.洛克菲勒捐赠基金:该基金用于管理世界各地的慈善机构,重点关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卫生、民权和扶贫。该基金的风格非常低调,但其捐赠时间跨度长、规模大、成果广泛而显著,值得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慈善事业的领导者。
2.洛克菲勒大学:它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医学和化学领域共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世界上生物医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机构。
3.洛克菲勒家族基金:该基金起初只管理洛克菲勒家族的资产,但经过几代人的运作,这个家族的资产逐渐被稀释。目前,它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家庭办公室。凭借洛克菲勒的品牌和资产管理经验,它为许多富裕家庭管理资产。
这也反映了美国家庭基金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起初,大多数家族基金由家族成员管理,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管理的复杂性超出了家族成员的能力,回报率波动越来越剧烈,最终在全球经济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迄今为止,约75%的家族基金使用第三方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管理。
李嘉诚家族
以香港首富李嘉诚为例。最近,李家族逐渐将投资重点从内地转移到欧美,并开始退出房地产行业。包括第二代李泽楷收购美国国际集团全球资产管理部,主要是为家族进一步向金融业转移铺平道路,并吸收全球资产管理的经验。
这表明,随着家庭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中国一些富裕家庭已经逐渐开始有分散主业的风险规避意识。这是从主营业务到金融控股公司的转变。
Jorge lemann家庭
勒曼家族是巴西最富有的人,最初是一家投资银行。1971年,巴西最大、最知名的投资银行加兰迪亚银行成立,在巴西被称为高盛(Goldman Sachs)。
勒曼家族的首领豪尔赫·勒曼通过直接投资和收购世界上最著名的消费品牌,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全球消费品帝国,资产超过220亿美元。
莱曼家族拥有丰富的投资银行和并购经验,对全球市场非常熟悉。因此,他们经常在最合适的时候进行价值数百亿美元的项目。这种成功主要来自经验、信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莱曼家族是全球直接投资的典型案例。目前,一些家庭正在模仿它,但有许多失败的案例。跨国并购非常困难,需要强大的专业团队的支持。
比尔·盖茨家族
比尔·盖茨和他的基金会的所有资产都由他的家庭基金管理。
当比尔·盖茨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家庭基金时,超过90%的资产是微软的股票。他聘请了一个专业的投资团队为他管理家族基金和慈善基金的资产,并逐渐从最初的微软90%的股票和10%的债券基金发展到目前的均衡分散配置。
根据美国法律、税收法规和会计通货膨胀率,投资回报率应保持在8%以上,以确保家庭资金的财产不会缩水。然而,近年来比尔·盖茨家族基金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这主要得益于专业投资团队的多元化投资。
陈家族
香港陈氏家族是与李嘉诚、、同名的一代新富,他们共同创造了战后香港的商业繁荣。
20世纪60年代,恒隆集团(香港股票00010)在香港成立,房地产行业由此起步。在那之后,家族被分成了两部分:继续建立商业地产帝国,以及为全球投资建立家族基金晨星资本。
晨星资本是中国最早从事早期风险投资的机构之一,并作为早期投资者投资了搜狐、携程和小米等领先的高科技公司。陈氏家族还在香港成立了一支专业团队,对全球领先的另类投资基金(包括对冲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进行间接投资,以分散投资风险。
2014年,通过家庭基金晨星基金会,它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捐赠了3.5亿美元(约21.5亿元人民币),这是哈佛378年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族基金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从主营业务出发,逐步发展多元化投资;当投资达到一定规模时,发展慈善事业,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回馈社会。
保罗·艾伦家族
保罗·艾伦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十年前,他是美国第三富有的人,仅次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然而,由于多次投资失败,他的净资产缩水至150亿美元,他的排名下降到20多位。
2006年,由于多年不利的投资,艾伦的资产继续缩水。最后,在2006年,他决定将15亿美元的资产移交给前斯坦福大学基金团队makena capital,由其管理并持有10%的股份。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makena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目前,管理的资产已超过200亿美元。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揭秘六个成功家族如何做资产配置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