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8字,读完约4分钟
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撰写的《2018-2022年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2018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没有缴费,到2022年,几乎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没有缴费;2018年,两个以上的缴款人将支持一名退休人员,而在2022年,支持一名退休人员将需要不到两个缴款人。
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新常态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降低成本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养老基金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增长加快,部分地区基金面临枯竭风险。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养老金这个“救命钱”的收支状况和未来状况。
根据这份报告,从2018年到2022年,各省系统的运作有很大差异,并有进一步分化的趋势。从2018年到2022年,“收入超过支出”的省份数量约为13-14个。此外,各省积累的资金余额之间的差距更大。广东、北京等东部高积累省份的资金规模持续上升,东北、西北部分省份的资金缺口风险加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局副局长唐晓立在会上说,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增长加快,收支压力加大。要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开源节流”。就开源而言,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对已经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和运营。
唐晓丽表示,截至目前,已有9个省市与社保基金委签订了委托投资合同,委托投资金额达4300亿元。除九省签订的合同外,西藏、甘肃、浙江、江苏也计划委托投资运营,可增加投资约1500亿元。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钟荣沙认为,通过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养老金投资更加安全。养老金投资的目标是保持和增加价值,以确保退休生活的质量不会下降。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本金损失的风险,二是投资收益不足的风险。因此,如何平衡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安排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报告建议,有必要规范提前退休现象,进一步探索适当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以提高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资格,形成全国统一的政策要求,从而提高制度的公平性和财政可持续性;建立中央调节基金,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当调整,以平衡各地区基金负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过渡政策,建议及时向全国过渡;通过将被保险人的缴费水平、缴费年限和整个职业生涯期间的工资收入联系起来,建立并明确退休后养老金的指标调整机制,使被保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精算相关性,有利于明确对未来待遇水平的预期,增强对系统的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炳文作为报告的主编,介绍了精算学在制度选择、人口老龄化、制度可持续性、费用减免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精算学在系统筛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需要适应国情,所以需要预测。没有精算,系统难以模拟,模型难以建立。其次,全国人口的生命周期需要精算。“社会保障体系保护人们。没有精算,就没有基本数据。”第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大量的精算干预。第四,费用削减取决于精算工作的引入。“社会保险大多采用db型现收现付制,它成为一个没有精算制度的未知系统。”第五,精算学的目的是给出期望。对于政府来说,它可以及时调整参数,给公众一个稳定的预期。
“建议探索政府社会保险精算制度的可行性,开展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险精算,建立全国社会保险精算中心,推动更多专业机构开展社会保险精算,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和综合精算结果做出判断和决策。”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说。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养老金报告:2022年不到2个缴费者养1个退休者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