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7字,读完约2分钟
“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研究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即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就无法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陷入经济停滞状态。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一直受到政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什么有些国家可以在短时间内从中等收入阶段过渡到高收入阶段,而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却停滞不前,不能过晚跨越“陷阱”?在中等收入发展阶段,有许多因素导致国家之间的分化,包括人口红利、劳动力供给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经济开放、市场准入限制减少、外部环境、社会稳定和收入分配公平。研究发现,陷入“陷阱”的国家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在制造业方面,它们已经失去了与低收入和低工资经济体的竞争优势;在高科技创新领域,它们没有能力与发达经济体竞争;它们的经济无法从依赖廉价劳动力或自然资源和能源转变为依赖以高生产率为导向的增长模式。
事实上,“收入陷阱”是指一种均衡状态,即在一些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因素发挥作用后,由于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持续的,而其他限制性因素会抵消它们的影响,人均收入的增长就会停滞。这也表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不同的,在低收入阶段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在中等收入阶段很可能失效。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能否成功转变增长动力机制,调整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结构,是一个国家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何谓中等收入陷阱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