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38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人有所谓的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被开发,十有八九,他会买房子和土地。如果他有房地产,他会有一定的实力。中国人对房屋和土地的热爱是几千年来的遗传沉淀,但房地产确实已经成为日常交易的资产,也就是说,它不仅用于生活,而且作为一种资产持有,它必须等到中国的现代化开始。
根据历史学家唐波的研究,清代中叶以来的现代化浪潮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近代意义上的早期房地产概念出现在一些沿海通商口岸。也就是说,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我们生活了几千年的房屋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后,成为了超额利润的载体。理论上讲,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你越早进入这个领域并持有房产,就越有可能成为房地产红利的赢家。
阅读民国史,从持有不动产开始,两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是康有为,另一个是蔡元培。他们都有丰厚的收入,但他们对如何处理财富和房地产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结果。用今天的话说,康有为和蔡元培应该分别被称为“方叔叔”和“方奴才”。
1
康有为:找房子是有技巧的
康有为因为组织了清末的维新运动而名垂青史。从事业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从百日维新到后来的保皇派,他从未被主流社会认可。然而,就积累财富而言,他的“成功”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学者余世存对他的评价是“找个家成功,找个国家失败”,可谓一针见血。
|徐悲鸿为康有为作的画
康有为对商业采取了积极的态度。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海外,成立了“保皇会”,我们称之为“皇家学会”。所有参会人员需缴纳2元的会员费,可作为宣传、交流、办报的资金,筹集资金开矿兴办工商企业。从此,康有为拥有了巨大的资源,可以在市场上驰骋。正是在1906年访问墨西哥期间,他在房地产方面尽了最大努力。当时,他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华侨的捐赠,并打算投资墨西哥银行。但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集资金建造电车。康有为看到了有轨电车经过的地方土地升值的机会,在有轨电车经过的地方购买了大量房地产。很快,这些土地价格上涨了几倍,最后这笔投资盈利超过10万银元。
1913年,56岁的康有为在因母亲去世而流亡15年后回国。这时,国内革命风起云涌。作为一个保皇党,他已经落后了,但他在自己的财务管理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在广东士绅邓华西等人的共同要求下,民国广东政府归还了康有为被清朝没收的家庭财产和额外的官产。
由于康有为经常去上海和广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刺激下,上海开始呈现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欣欣向荣的气氛。商人的嗅觉比普通人敏锐,康有为也看到了上海房地产升值的巨大潜力。资本在积累和增长中是宝贵的,康有为很清楚这一点。1916年,康有为决定定居上海。他在广州卖了房地产,在上海买了土地。这项投资非常引人注目。不久,上海的土地直线上升,康有为赚了很多钱。然后他投资了交通干线附近的房地产,仍然赚了很多钱。
1921年,64岁的康有为从上海豫园路购买了10亩土地,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式大宅,名为“右存禄”,内外富贵豪华,即康大厦。从那以后,康有为的房地产投资开始走出上海,带着对空的欣赏游走于全国各地的城市。除了市区的康大厦,他还在上海郊区的杨树浦建了一个“迎园”,在杭州建了一个“一日园”,在青岛建了一个“天园”。据说这三栋别墅分别占地15亩、30亩和9亩。其中,“颖园”建成后出售给他人,属于短期投资项目。当时,上海、杭州和青岛都人满为患,房价远远领先于其他大城市。在这些城市投资房地产使康有为成为真正的“叔叔”。
客观地说,康有为是一个财务和业务水平都很高的人。除了房地产之外,他还通过买卖古董和文物赚钱,甚至利用自己的名声通过出售文字和文字赚取大量利润。这也让他享受晚年。由于康有为擅长经营房地产生意,他晚年的生活可谓“钟鸣·石鼎”。据估计,康有为回国后的14年间,康每年花费不少于2万银元,今天兑换成80万元。方叔叔今天受得了这么大的摊子,真是气度不凡。
2
蔡元培:没有工业
与康有为对房地产的热情不同,蔡元培实现了他一生“无产”的诺言。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他的风格至今仍受到称赞。孔子说:“没有不变的生产,只有恒心,但学者是有能力的。”后人称赞蔡元培是个老实人,是“学者”的典范。
然而,从生活的角度来看,蔡元培一生都没有买过房地产,虽然他并不后悔,但他确实后悔了。
1935年9月7日,在蔡元培虚度70岁高龄的前夕,他的老同事胡适、王兴功、丁玉麟、蒋梦麟、学生赵太谋、罗嘉伦等人联名写信给他说:“我们知道,先生为国家和学术界辛勤工作了一辈子。到目前为止,没有房子,所以不仅全家人都租别人的房子,还有分散在北平的书。因此,我们讨论这份给先生的生日礼物,这是先生此时最缺少的一栋房子,一栋收藏有书籍的房子...我们希望先生能把这所由每个人提供的房子作为一个支持和工作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会的公共纪念……”
蔡元培一生多次迁居,做了几十年的佃农,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这个建议,但遗憾的是,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这个建议未能实现。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机会拥有自己的房子。1937年10月,蔡元培迁居上海华山路,一个月后,他南下香港躲避战争,直至1940年3月5日逝世。蔡元培死时一贫如洗。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回忆说:“蔡先生为公众服务了几十年。他死后,没有房间,也没有一寸土地。医院药费超过1000元。蔡太太还是付不起。她只打算在那里为葬礼设计服装。甚至当她进入棺材,它是由商务印书馆的王先生提出的..”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房叔”康有为和“房奴”蔡元培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