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5字,读完约5分钟
为知识买单可能不酷,但也不会是过度的火。人们总是愿意为真正有助于提升技能、扩展知识、获得学历和培养品味的内容付费。
□杨基
今年冬天,我居住的杭州,早早地迎来了一场雪。寒意逼人,互联网行业也正在经历市场温度的剧烈变化。许多公司被迫停止招聘或大幅裁员,游戏、动画和直播公司首当其冲,其次是电子商务和社交企业。这时,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景——当有人在“智虎”上验证了上述传言的真实性时,却意外地得到了“智虎裁员”的消息。虽然官方声明是“虚假的”,但它并没有强烈驳斥所谓的谣言。这更像是一个没有细节的笼统答复。如今,在网络文化背景下,10%的裁员称为“人事调整”,20%的裁员称为“结构优化”。不管真相是什么,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没有人能置身于行业循环之外。
智虎被告知要裁员,这怎么会成为新闻呢?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经过几年的努力,智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问答的先锋和领导者。2014年,在“创业”的主题下,智虎精选编辑了500万用户的问答,并出版了《创业我们在智虎谈什么?这是中国互联网出版的一个罕见的先锋实验。智虎实践并验证了克雷·谢尔基在《认知剩余》中揭示的一个概念: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自由时间是一个“集合体”,是一种能够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认知剩余”。近几年来,智虎从网上全纳问答到网下精选,先后出版了《正义女神不睁眼》、《金钱有艺术》、《员工的觉醒》、《大学四年》、《智虎周刊》等系列电子书。智虎不仅得益于成为“大众共同生产下的知识搬运工”,还积极追求“知识支付经济之窗”。不幸的是,在商业化和快速实现的道路上,智虎是匆匆忙忙的。
近三年来,智湖有针对性的“知识支付”措施进行了调整。2016年,我们推出了生活和智湖书店;2017年,推出了“知识市场”,包括现场、书店和付费问答三种类型的产品;2018年,智湖将“知识市场”升级为“智湖大学”,形成了“班级+图书+训练营”完整体系的用户情景平台,并开始在智湖销售svip,其中包括上述服务。此外,自2017年以来,智虎不断推出“创意”和短片等新业务,并加大了在人工智能技术、内容生态、知识服务等方面的投资。每一项业务创新似乎都是踩在节点上,摩擦热点,但其利润点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智虎致力于成为知识商业的“卖家”,他的尴尬表现在长期徘徊在“职业精英”和“民族娱乐”的战略定位之间。
智虎面临的质疑和在知识支付领域落后的质疑,反映了这一波互联网知识经济运动从繁荣走向稳定的发展轨迹。2016年,创立了“罗吉思维”的网络红人向媒体人罗振宇发起了“获取”。这是一款专注于知识服务的应用,通过订阅专栏、付费音频和电子书,每天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信息。除此之外,还有现场答疑、喜马拉雅认识、“天天听吴晓波”的音频、马东团队的“说得好”课程、李翔的“商业参考”、李善友的“混沌研究会”、樊登及其阅读俱乐部等。,所有这些都迎合了分散学习的新方式,并满足了用户对知识的功利吸收。在信息爆炸和注意力匮乏的时代,这可以帮助现代人解决持续学习和缓解知识焦虑的问题。当然,这必须付出代价。
从每天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人们可以从这些订阅的内容数量和信息平台中学习一般知识、学习知识、获得洞察力和增长知识。在象牙塔里传道授业的教授和学者试图进入公众的视野,他们重新加工他们在课堂上讲授的观点和内容,坐在他们的办公桌前,在书房里学习,并生产出容易被公众接受的“知识产品”。此时,知识的“价值”不在于思想启蒙,而在于市场价格。例如,从国外留学回来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经济学博士薛兆丰,在薛兆丰将100多万字的讲义浓缩并梳理成30多万字的经济学,然后放到“获取”应用程序上。仅在几个月内,就有超过27万人订阅,他在知识支付平台上首次亮相的收入就超过了5000万元,这一数字仍在增长。
然而,就在人们高兴地看到“为知识付费”的机会和潜力越来越大,新玩家不断积极地加入进来的时候,他们开始经常表现出谨慎和悲观,甚至说知识焦虑依然存在,为知识付费很快就会变得很酷。
在这一点上,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从艾瑞咨询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支付市场及发展趋势分析》到企鹅智库的相关数据,超过55%的受访者为知识付费,但62%的受访者评价一般或不满意。一些“知识支付”的先驱,如“mooc College”和“pided response(后来改名为‘擅长一点’)”,明确表示他们不喜欢“知识支付”,不要忘记,这也是他倡导的概念。“罗吉思维”和“获取”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曾多次向媒体强调,他们的行业是“知识服务”,而不是“知识支付”。
有时候,我们需要反思。买书、看电影、上学、听歌,哪个不需要付钱?也许,只有当“知识付费”的窗口被移除,理性被恢复时,大多数人才突然意识到,在互联网上,我们已经免费获得了很长时间的内容,它有一个别名,叫做“非法下载”或“数字盗版”。然而,随着产品模式和服务形式的改变,知识生产和传播可以回到正常的逻辑轨道。
因此,为知识付费可能不酷,但也不过分。人们总是愿意为真正有助于提升技能、扩展知识、获得学历和培养品味的内容付费。
(作者是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著名互联网观察家)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知识焦虑依旧 知识付费凉凉?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