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87字,读完约7分钟

随着金融技术巨头的开放步伐,最近,许多银行开始构建开放平台,以开放其产品和技术能力,并增强其同行的能力。当开放成为行业层面的趋势时,顺风开放成为制度层面的趋势。问题是,开放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如何打开它?三种开启模式!

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所谓的商业银行开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首先,构建一站式开放平台。开放的对象是同行,而高层次的演讲叫做技术授权,涵盖客户获取、风险控制、贷后等环节。其中,各大巨头推出的联合贷款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从本质上开启了资产容量,不仅在现有资本约束下开启了新的增长空,而且成功实现了向轻资产模式的过渡。例如,网上商业银行的“凡星计划”向行业开放其能力和技术,并计划在未来三年与1000家金融机构携手,共同为3000万小微运营商提供金融服务。

银行启动开放战略 能否赢回金融科技下半场?

第二,开放金融服务能力。开放对象是交通场景,产品以api(应用开发接口)的形式嵌入到每个场景中,这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客户获取和流失模式。例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0,000)推出的api bank封装了“支付、优惠权利和积分”等金融产品以及“市场预测、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等服务功能,并向各种应用场景开放。另外,一个类似今天标题的平台,后台对接是被许可人的信用产品,从被许可人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贷款产品的开放。

银行启动开放战略 能否赢回金融科技下半场?

总的来说,这两种类型,一种侧重于开放资产能力和解决部分资本方面的问题(如联合贷款),另一种侧重于开放金融产品能力和解决部分资产方面的问题(流程和客户获取)。资本和资产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种开放也是同一生态的两面,但它们的视角不同。

交通巨头倾向于开放他们获得客户的能力来吸引资金。对于这类机构来说,所谓的开放就是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而不了解情景的金融机构往往会通过匹配情景来获得资产。开放表现为金融服务能力的开放,即所谓的api银行。

第三是匹配模式。对许多银行来说,它们缺乏自己的情景,也不是典型的出资者。这时,他们可以走另一条对外开放的道路,即把上述两种模式结合起来。例如,新网络银行的消费金融开放战略,在向金融同行推广联合贷款产品以解决融资问题的同时,渗透到各种情景中以解决资金流动问题。

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以科技为支撑点的匹配模式,也采用了许多创业互助黄金平台。例如,基于自身大数据风险控制能力的钛技术消费金融解决方案,一方面接收现场流量,另一方面接收机构资金;另一个例子是建普科技(荣360),它定位于金融产品的智能选择平台。在长期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在对接各金融机构产品的同时,积累流量和用户。

银行启动开放战略 能否赢回金融科技下半场?

打开什么?四大产品;能力!

暂时不管B方业务,就C方业务而言,我行的开放能力不外乎四类:支付(账户系统)、理财产品、个人贷款(包括信用卡)、金融技术能力,分别分析:

(1)支付(账户系统)能力开放。支付能力的开通可分为两类:一是开户系统,作为场景方特定金融产品的基础银行账户,是在p2p存管过程中为贷款方和借款方开通的最典型的虚拟账户;第二,打开支付功能,为场景方加载标准化的支付、转移和其他产品功能。

就前者而言,银行实现了虚拟账户开户数量的大规模增加,存款也有所增加。然而,作为底部账户,它通常在用户层面不敏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并且很难进行其他金融产品的销售。就后者而言,在目前的支付市场结构下,银行开放其支付能力,通常是开放综合支付能力,并将其账户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和苏宁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打包。

银行启动开放战略 能否赢回金融科技下半场?

从情景的角度来看,银行支付的开放产品(账户系统)是高度同质和可替代的,不可避免地缺乏对合作银行的粘性和忠诚度。

(2)开放式金融产品。根据2018年9月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只能通过自有渠道(包括营业网点和电子渠道)销售理财产品,或者通过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销售理财产品。”由此可见,只有银行才能销售银行理财产品,所以银行理财产品的能力是开放的,这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

银行启动开放战略 能否赢回金融科技下半场?

(3)个人贷款(包括信用卡)产品开放。实质上,是增加贷款产品的排水和客户访问渠道,这是目前最主流的开放模式。个人贷款产品的开放战略在效果上是成功的,这也是越来越多的银行接受开放战略的重要激励。

以信用卡为例,2017年银行业新发行的信用卡数量为1.23亿张,同比增长9000万张,开启了爆炸性增长之路;2018年上半年,发行了5000万张新卡,继续保持高增长。荣360表示,新卡发行的60%以上来自在线渠道,即与各种在线场景的合作。

在个人贷款领域,银行的资本成本足够低,竞争对手很少。唯一的瓶颈是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理论上,只要风险控制门槛一再降低(或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高),业务规模就会越来越大。

(4)金融科技能力是开放的。在这场银行业金融技术变革的浪潮中,领先的银行选择了开放其it和技术能力。例如,兴业银行(601166)、平安银行(000001)和中国建设银行(601939)都设立了独立的子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从it系统建设和平台运营到智能风险控制和业务合作的综合能力。其他银行已经开放了特定的模块,如认证和授权、欺诈管理和警报以及数据风险控制。如苏宁银行自主开发的基于区块链的黑名单共享平台,共享数据近300万条。

银行启动开放战略 能否赢回金融科技下半场?

开放挑战:你能成为一个通用连接器吗?

打开界面和连接一切似乎是一个伟大的想法,它似乎打开了无尽的空房间。问题是,虽然你可以连接一切,为什么一切都愿意连接你?就像一条著名的致富之路,“在中国,每14亿人给我10美分,我马上就会成为亿万富翁。”真正的挑战是,中国人怎么能给我每人10美分?

从商业角度来看,连接器并不好。

从产品功能的角度来看,“联系”是一个工具属性,关键是它能给合作伙伴带来什么样的商业利益。例如,微信、支付宝、百度和头筹相继发布了小程序。作为互联网领域的连接者和响应者,每个人对小程序本身不感兴趣,而是对小程序背后的高质量场景和吸引人的流量感兴趣。

就银行而言,开放api接口并不困难,但它们能否吸引合作伙伴。

就典型的消费金融产品而言,资产(客户;流速;场景)、资本(金融产品)和风险控制(技术)是三种核心资源,按照稀缺性和资产(客户;流速;场景);风力控制(技术);因此,基金(金融产品)获得资产的能力是成为行业“通用连接器”的前提。对大多数银行来说,获得资产的能力只是一个缺点。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他们想用同质基金(金融产品)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为“多余的”基金找到高质量的资产。凭借低成本的资金,我们可以获得规模的增长,但凭借同质的资源,我们注定是平台的领导者。

银行启动开放战略 能否赢回金融科技下半场?

因此,应该提倡开放精神,但开放本身并不令人兴奋。如果业务本身没有竞争力,那么它在打开api接口后就没有竞争力了。开放只是开始,开放不是成功本身,这需要我们牢记在心。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银行启动开放战略 能否赢回金融科技下半场?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