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9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2018年上市银行半年度报告的披露,上半年各银行金融产品的相关数据也浮出水面。半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转化明显加快。
不过,《证券日报》记者在访问期间也了解到,普通投资者对净值理财产品的接受度有待提高,相对而言,高净值个人的接受度更高。
加快净资产的转化
其中,兴业银行(601166)上半年净资产产品规模为3367.66亿元,占比超过30%。为适应净资产的变化,根据新资产管理规定的要求,我行着手对投资研究、风险控制和运营三大系统进行全面再造。同时,我们开始完善业务结构,根据资产管理业务转型的要求,调整和完善资产管理部现有的组织结构。
北京银行(601169)高管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及一系列配套文件深刻改变了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行业规模增长放缓,竞争环境趋于统一,银行理财将通过净值转化为“实物资产管理”。“在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出台后的两个月内,北京银行的净资产理财产品占比提高了3.3个百分点。
上半年,中信银行(601998)(港股00998)个人理财产品净值规模同比增长200%以上。
根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万)半年度报告,在新的资产管理规定下,本行全面推进理财业务模式转变,加快建立净值理财产品体系,深化产品结构转型。净资产理财产品规模超过3200亿元。
上海银行资产净值管理产品余额(601229)占非担保理财产品余额的24.28%,比2017年末增长5.55个百分点。
根据光大银行半年报(601818),我行在确保流动性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出净值产品。
今年上半年,工行(601398)(港股01398)稳步推进理财产品向净值转化。在工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易会满董事长表示:“工行正在加快推进资产管理业务多元化转型,以净值为导向推进产品转型。截至6月底,工行符合监管要求的净资产产品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根据溥仪标准监测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共新增1107种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行量接近80%。7月份,全国银行共有2388种净资产产品,比上个月增加了254种。同时,7月份,城市商业银行新发行的净资产产品超过股份制银行,表明城市商业银行开始加快净资产产品布局。
投资者接受度不高
上周末,《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部分银行网点,发现很多投资者已经习惯了预期收益产品,短期内很难完全接受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
《证券日报》记者在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网点获得的最新一期(8月31日-9月6日)理财产品传单显示,这一时期近一半的理财产品为净值产品。
然而,大多数投资者并不“冷淡”。一位理财经理表示:“我刚刚接待了一些来网点咨询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在详细解释了风险水平、过去的表现和回报率的计算方法后,一些投资者直接表示,他们“太难理解”或想买入。表明预期回报率的产品。”
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这位财务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们银行一直在向感兴趣的投资者详细介绍净值产品,但在不久的将来,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将得到更好的推广。”
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经理表示:“目前,我行推出的许多净值理财产品主要面向高端客户,如私人银行客户、高净值客户、vip客户等。主要原因是普通投资者不太喜欢,而强行推销或介绍又怕引起顾客反感。”
招商银行(600036)(港股03968)在半年度报告中也指出,客户对净值产品的接受度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培育,这将在短期内给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发展和收入增长带来巨大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保底理财产品的逐步退出,银行出售的净值理财产品肯定会越来越多;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也有必要尽快接触和了解这类产品。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中报揭示银行理财加速净值化转型 投资者“不买账”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