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1字,读完约3分钟
引言今天,中国经济内需放缓,外需减弱,在双重压力下,增速下降,这也是外界普遍担心的,但在经济学家许小年眼里,中国经济问题的背后有“历史”的原因,中国经济的未来也不是没有出路。
多年高速运转的机器为什么突然放慢了速度? 10月14日,在中国公司家俱乐部和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 bdi )共同举办的“中德公司家圆桌会”上,许多德国公司家再次向中国公司家代表团提出了这个罕见的问题。
“其实,外界的这种困惑源于中国模式的误解。 ”。 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中国公司的俱乐部顾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微博]。 他说,曾经被外界津津乐道的“中国模式”其实共有两个。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0年代末期是“第一中国模式”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优势是政府解除了计划体制对市场的束缚,大大激发了民间的创造性和活力。 ”。 许小年说,例如,中国公司俱乐部的许多理事是那个时期出现的优秀民营公司的代表。
许小年把第一阶段称为“亚当·史密斯增长模式”,是推动中国经济自下而上,依靠公司家的创造性、民众勤奋的员工实现的增长。 而且,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释放了巨大的能量,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中国经济达到了10%的惊人速度。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许小年被认为是“第二中国模式”的阶段,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自上而下”,依靠政府发行的货币和财政支出来维持中国经济的增长,被称为“凯恩斯增长模式”
因此,这种增长模式必然面临今天的困境。 那不是取决于效率的提高,而是基于资源的越来越多的投入。 “所以,今天我们在讨论中国经济减速到百分之几。 没什么意义。 可见第二种增长模式本来就有致命的缺陷。 ”。 许小年说。
但是,在许小年眼里,“第二中国模式”今天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才能让政府和民间重新思考“增长模式”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依然存在,重要的是需要从凯恩斯的增长模式回到亚当·史密斯的增长模式。 ”。 回到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经济增长推进模式,依靠民间力量、市场力量,使中国经济更可持续。
许小年认为,要实现这种转变,只有政府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切实依靠市场力量、民间力量进行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才能使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发展。 (作者:冯嘉雪,来源:中国公司家俱乐部)
《财经会议》报道了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递会议精华的复印件,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发送免费价值会议票。 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蔡京hy。 扫码更方便。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财讯:许小年:中国经济的出路是从“自上而下”回到“自下而上”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jj/1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