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8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共享自行车市场有了新消息:香港第一家共享自行车公司gobee.bike(又名“小绿车”)宣布结束在香港的业务,用户可以在8月10日前申请退还押金。

这一消息被大量报道淹没,报道称小米和盈科上周登陆香港交易所,但目光敏锐的《国家商报》记者一眼就发现了这一消息。

离业务启动结束只有15个月了

记者还有点印象,这家戈比自行车共享自行车公司进入了香港市场。那是一年前的2017年4月。我没想到从公司成立到运营结束只持续了15个月。它的结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中一些关键事件的缩影。

据公开信息,2017年2月,拉斐尔·陈(raphaelcohen)和克劳德·杜尚(claudeducharme)共同创立了高比自行车(gobee.bike),香港首辆“本地共享自行车”诞生了。同年4月,高比自行车在香港沙田区和大埔区推出了1000辆共享自行车。用户支付390港元的押金后,每30分钟收取5港元。

当时,两位创始人乐观地估计,到2017年4月底,将有超过2万辆智能自行车提供给用户租赁,到2017年底,智能自行车将增至30万辆,覆盖香港大部分地区。

gobee.bike上线仅两个月后,重庆共享自行车公司“吴空自行车”宣布退出市场,成为该行业第一家失败的公司。

一些从业者在与《国家商报》记者谈论这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重庆更适合轻便摩托车,它们都在山坡上."

事实上,今年,许多共享自行车公司都推出了助力车业务,但当时,吴空自行车似乎相信这种邪恶,并尝试这种“错误”。

香港怎么样?

有业内专家撰文指出香港不适合共享自行车业务布局的几个原因:

第一,香港的公共交通发达,地铁、双层巴士和小巴基本上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而共用自行车不能在香港发挥“最后一英里”的作用。

第二,香港岛和九龙有很多山路,路边没有单行道。自行车旅行不像在大陆那样方便。

第三,香港土地少,道路狭窄,共用自行车仍面临严重的停车问题。

这听起来很像重庆的情况。

上述人士还表示:“在香港骑自行车比较危险,香港市场小,用户基数小,也非常不利于盈利。此外,共享自行车是一种繁重的运营模式,是对精细化运营和成本控制的一次重大考验。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种结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融资后未能拓展海外业务

在短暂的运营期内,gobee.bike获得了几笔融资,即2017年4月由瑞士创立者基金牵头的种子资金轮融资,以及同年7月由grishin robotics提供的900万美元轮融资。有趣的是,在获得第一轮融资后,该公司表示“打算将这笔资金用于海外扩张。”

这件事可能会成为戈比的转折点

那年10月9日,被称为“小绿车”的戈比自行车在法国着陆。当时,一些媒体报道称,gobee.bike在欧洲享受了一次平稳的骑行,吸引了15万外国用户和数十万自行车用户。

但是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形势也没有过多久就急转直下。今年2月,该公司宣布将停止在法国的业务。一些数据显示,gobee.bike在此之前也宣布退出意大利。据该公司称,原因是自行车的成本。“到目前为止(编者按:2018年2月),戈比的3200辆欧洲自行车被损坏,1000辆被非法停放在某人家中。”

事实上,gobee.bike并不是唯一面临类似困境的人。最近,另一家国内共享自行车巨头也报告称,已退出澳大利亚市场,其在当地的运营时间不到一年。

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国家商报》记者承认,高比自行车在香港的失败与地形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出海’共享自行车本身是一个错误的命题,更多的是一个资本故事和任务。当钱烧不起来的时候,那些离线操作不好的地方会先崩溃。在这些地方投资更像是插入一张国旗圈地图。它根本不是针对操作的,所以它迟早不会播放。”

押金390元骑半小时5元!“小绿车”挣扎1年也凉了

对于巨人来说,“不能玩”只不过是从这个区域退出。gobee.bike主要利用融资来拓展海外业务,对它来说,事情没那么简单。“拓展香港”的失败令香港商界担忧。难怪其公告称“我们的业务已经一年多没有盈利,庞大的自行车维修费用使我们难以继续经营。”然后就没有事后的想法,这很尴尬。

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行业真的很尴尬,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合并,资本开始犹豫,巨头们“走自己的路”。他对融资犹豫不决,并寻求该行业几家公司的上市消息。"共享自行车仍然是一种生态补充,而不是生态建设者."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押金390元骑半小时5元!“小绿车”挣扎1年也凉了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