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1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网银7月13日报道,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13日出席“2018两岸港澳银行业理财论坛”,称2017年银行理财业务实现投资者利润11854.5亿元,首次突破万亿规模,利润增长21.30%。随着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财富管理领域将出现更多结构性机遇。
潘光伟指出,银行理财领域将迎来三个结构性机遇:
首先,财富规模大幅增加,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大陆中产及以上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拥有210万高净值家庭、134万高净值个人和8.9万高净值个人,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2016年底,中国家庭财富总量达到23万亿美元,预计到今年年底,私人财富总量将达到40万亿美元。显然,财富的不断积累和高净值个人的成长为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财富资产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财富管理发展。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中国家庭的财富分配和增值高度依赖房地产。根据相关研究数据,“中国家庭的房地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长期徘徊在70%左右,是美国的两倍多。”财富高度集中在流动性差的房地产行业,这增加了中国家庭财富的脆弱性。随着国家明确的“房子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投机”的政策取向和房地产税收立法步伐的加快,中国家庭财富资产的配置结构更加多元化,私募股权基金、保险、另类投资和金融衍生品逐渐加入中国家庭财富配置的篮子。结构转型将为理财市场带来健康发展机遇。
第三,投资者理财的心态和理念越来越成熟,理财市场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的高净值个人总是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他们的投资心态是“稳中求变”。据统计,超过50%的高净值个人考虑增加投资额度,他们对预期回报更高的投资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从过去购买单一产品到多种组合产品,投资者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提高,风险偏好更加合理,对财富增值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资产管理条例出台后,商业银行理财面临转型挑战
潘光伟认为,新的资产管理条例出台后,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规范调整期。回报创造了资产管理业务的起源,也面临着一些变革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产品形式和系统将会改变。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具有预期收益产品占据主流、产品同质性强、债务端成本高、刚性赎回导致风险和收益不相等的特点。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将打破目前的产品形式、产品体系和客户分类,打破严格的赎回、产品和投资者分类、净值管理和价值计量,银行理财产品体系将迎来一场大变革。特别是当刚性赎回不再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时,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会及时反映出来并相互对应,理财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聚焦于财富增值管理。
其次,投资将趋于标准化。新的公开发行投资、三级管理、禁止资金池业务的资产管理规定将推动理财产品“投资标准化”的趋势,而标准化的债务资产应满足“同等差异化、可交易性”、“充分信息披露”、“集中登记、独立托管”等五个条件。投资非标准化债务资产,要求“非标准化债务资产的终止日期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迟开放日。”因此,传统的超短期开放式理财产品难以匹配非标准资产的终止日期,难以配置非标准资产,期限错配的收入也难以赚取。
第三,销售体系面临转型。新的资产管理条例将投资者分为非特定公众投资者和合格投资者两类,明确了合格投资者的准入标准,并对投资者适宜性管理、信息披露和代理资格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将对银行的销售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投资研究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尤其是2007年至2015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0%。自2016年以来,理财业务增速开始放缓,呈现出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趋势。尽管金融管理规模快速增长,但商业银行在投资方面的主动管理能力却没有跟上,精细化与专业化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专业、高素质的理财人才相对不足,更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养一批精通国际业务规则、了解客户、熟悉境内外资产配置的精英理财人才。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潘光伟:银行理财去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首次超万亿元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