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80字,读完约7分钟

细数田家炳的日常生活和慈善捐款,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个矛盾体。捐了300多所学校,但住在出租房里;化学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该行业的领导者,但它没有购买一辆特殊的汽车,并采取地铁工作;他非常低调,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然而,中国各地都有“田家炳”中学。有人甚至说他“名不副实”...

田家炳基金会于7月10日发布了讣告,田家炳先生于7月10日上午安详辞世,享年99岁。

这位香港著名实业家出生于广东梅州大埔高陂银潭村,20世纪50年代随家人来到香港,20世纪80年代创办了田家炳基金会,用于中国的教学、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教育占90%。

如果你搜索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你可以列一个长长的清单。据田家炳基金会统计,田家炳先生在全国捐赠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大约20所专科学校和幼儿园以及大约1800所农村学校图书馆。这些学校或学院覆盖了中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域。

细数田家炳的日常生活和慈善捐款,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个矛盾体。捐了300多所学校,但住在出租房里;化学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该行业的领导者,但它没有购买一辆特殊的汽车,并采取地铁工作;他非常低调,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然而,中国各地都有“田家炳”中学。有人甚至说他“名不副实”...

这背后其实是田家炳简单的公益观和他对如何做好教育公益的思考。

捐赠的中小学拥有最高的“投资回报”

田家炳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长大。他父亲16岁去世时,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所以他不得不从初中辍学,接管他父亲的砖窑生意。

18岁时,田家炳去越南卖瓷土。在他20岁出头的时候,他去了印度尼西亚从事橡胶工业。田家炳在印尼工作和生活了很多年,在他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他有机会访问欧洲国家。

这些经历对田家炳视野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为什么经济发达地区的人素质高?

田家炳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当地教育发达。这也成为田家炳基金会成立后在教育公益领域发挥实力的重要原因。

“我的教育水平很低,但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是我一生的希望。”田家炳曾经说过。

田家炳捐赠的大部分教育项目是在小学和中学,特别是在农村学校。

“要搞好教育,首先要搞好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最基本的。如果做得不好,像北京大学和清华这样的好大学就不可能有好学生。此外,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大学,但有了小学和中学,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2006年,田家炳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达了他的教育观点。

田家炳认为,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比例明显大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捐赠基础教育的社会效应也应该更大。他认为捐赠教育是对商业投资的回报,但这种回报是一种社会价值。有了教育,一个地方的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

内地的基础教育较香港薄弱,所以田家炳基金会捐赠的中小学有90%在内地。这里有一个插曲,因为田家炳基金会的注册地在香港,而根据规定,田家炳基金会在内地的捐款是要缴税的。

但是田家炳不在乎。他说:“我非常愿意捐钱给内地经济困难、偏远和交通不便的地区。有时我觉得到处都可以看到有我自己名字的中学,看到这么多孩子可以读书,我觉得这将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寄托。”

住豪宅还是卖房子捐给学校?后者更有价值

为了捐赠教育,田家炳不顾孩子们的反对,卖掉了他居住了37年的豪宅,和妻子一起搬到了一个出租的房子里,这听起来有点奇怪。

原因是1997年香港金融风暴后,田家炳基金会的收入大幅减少,可上缴的资金已经非常有限。

当时,田家炳曾承诺捐赠一些学校,而接受者甚至制定了一个使用捐赠资金的计划。

如果你答应,你会按时完成你的捐赠。然而,当时基金会财政困难,没有人同意孩子们的意见。

那时,田家炳的孩子已经结婚了。他试图说服自己的孩子:“这么大的房子,两个人(指田家炳和他的妻子)想要什么?”此外,他很高兴他能做田家炳最愿意做的事,卖掉他的豪宅,捐赠学校。

为了尽快兑现捐赠,田家炳只想尽快卖掉房子,而且卖房子的价格比当时的市场价还便宜。买了房子后,我很感动,最后又加了30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

豪宅转手后,田家炳和妻子搬进了附近的一栋出租房,房子很小,而且“物尽其用”。打开窗户,你可以看到田家炳和他的妻子已经住了30多年的豪宅。

田家炳的个人生活很简单,没有太多的物质追求。他没有特别的公共汽车。他乘地铁去上班。他认为1亿英镑和10亿英镑的净资产在生活享受上没有区别,最重要的是用钱来赚钱。

另一项捐赠使田家炳成为香港公共福利界的一个美丽话题。

为了振兴教育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行业,香港政府于2003年出台了一项政策。政府会按一定比例分配香港大学的社会捐赠。

田家炳承诺将捐款给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但他目前无法获得现金。他从银行借了600多万港元来完成捐赠,并最终帮助两所大学赢得了政府资金。

用“田家炳”命名学校背后的公益思考

田家炳应该是一个低调做好事的人。

一位朋友曾推荐他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他拒绝了;无论他在哪里,包括他的家乡,都做了大量的捐赠,他没有投资任何生意;他很少出现在媒体上。

然而,“田家炳”这个名字是非常有名的,他几乎为他捐赠的所有教育项目都起了自己的名字。

事实上,起初,这不是田家炳的倡议。

在香港,以捐赠者的名字给学校命名是很常见的,比如著名的润邵逸夫学校和邵逸夫教学楼。香港也有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在大陆,由于田家炳在他的家乡捐赠了学校,学校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学校希望表达华侨对家乡的爱,倡导捐赠文化。

在内地其他城市捐赠学校时,学校也采用相同的命名方法。渐渐地,田家炳觉得这也很好。一旦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事迹,他们就可以一起投资教育和公益事业;其次,你可以激励自己,你必须做好教育工作。

“如果你的教育不好,学校不好,写田家炳的话不仅会美化田家炳,还会丑化田家炳。”父母会说,不要把你的孩子送到田家炳学校去,那田家炳将是一个耻辱。”田家炳曾经说过。

他还要求接受者办好学校,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一些不好的评论说田家炳被“高估了”。也许一个原因是许多人只想到学校关于田家炳的事迹。田家炳不太介意。他认为做一个男人是好的,只要他无愧于心。

在捐赠的学校形成一定的体系后,田家炳发现以学校的名字命名还有另一个功能,那就是帮助基金会专业地开展公益项目。

由于田家炳基金会捐赠的学校大部分是位于内地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因此它们之间及与外界的联系甚少。因此,受援学校之间形成了更好的联系,这也有利于基金会开展田家炳奖学金和校长论坛等活动。

田家炳去世的消息公布后,全国的网民一个接一个地想起了这件事。一些网民说当地最好的高中是田家炳高中,而另一些网民说他们家乡所在的县城至少有一所田家炳中学。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说:“田家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他一生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贡献,这是令人钦佩的。”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这位老人捐赠了300多所学校 自己却卖掉豪宅住出租屋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