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4字,读完约4分钟

2017年底,储物之战的硝烟还未消散,而“存款礼物”也已于2018年初开始。

近日,《证券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年初“送赠存款”现象再次出现,许多银行开始了新一轮的存贷活动。

许多银行“存放礼物”

元旦过后,《证券报》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银行网点,发现许多银行为了吸收存款,都开展了“存款送礼”活动。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新存款在5万元以上,绑定期在三个月以上的产品,银行将赠送礼品,新卡客户和资产升级客户可以参加活动。活动时间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同时,员工对“三个月以上绑定期产品”的要求是定期存款或存单。

《证券日报》记者查看了银行的礼品传单,发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礼物,包括图纸、口罩、坚果、洗衣粉、花生油、吹风机、行李箱等等。

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存款和送礼”活动相对低调。大堂经理告诉记者:“1月份,我们银行将向升级金卡的客户赠送礼品。礼物放在橱窗里,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随机挑选。”关于金卡升级的要求,大堂经理解释说:“金卡如果日均存款超过5万元就可以升级。”

在某个国家的一家大型银行网点,记者走访发现,除了节约礼品,还有节约积分的活动。根据新存款的数量,洗衣皂、洗衣液、调和油或花生油将分别列出。同时,每增加1万元积分可兑换成25元礼品。礼物从毛巾和湿巾到家用电器应有尽有。

据该行大堂经理介绍,新存款必须是半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大额存款,提前支取的礼品应退回。

在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工作人员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卡内新增存款达到30多天的日均余额,超过10万元,他们将得到礼金。”

在访问期间,几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送礼活动吸引了很多客户的询问和参与,尤其是中老年人客户。

当本报记者说“不要参与活动”时,一些银行工作人员改变了推广理财产品的策略,称“留住客户是最重要的目的”。

另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这一波‘送礼’活动预计将持续到春节前后。我行没有开展存款送礼活动,但周边网点也开展了类似活动。为了避免储户的损失,他们只能跟进。”

“押金礼物”涉嫌违规

虽然存款赠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存款,但这种行为有违规嫌疑。

2014年9月,银监会、央行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差管理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分行绩效考核管理,合理分解考核任务,从根本上遏制存款“抢时间”行为。商业银行不得设定定期存款规模的评价指标,也不得设定仅基于存款市场份额或排名的评价指标。分行不得层层提高评价标准及相关指标。

商业银行年初揽储战再现"存款送礼" 或涉嫌违规

上述通知还强调,商业银行不得通过“吸收高利率存款”、“吸收非法回扣存款”(通过返还现金或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或“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吸收存款”(通过个人或机构等第三方资本中介机构吸收存款)等方式非法吸收或虚假增加存款。

然而,现实是“存款送礼”等变相增加存款收入的行为已经成为银行的潜规则。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员工告诉《证券日报》,我们银行现在把存款考核平均到全年,所以不仅是年底,还有年中、季末甚至月末都成了考核时间点。最近的活动要求储户存款三个月以上,这实际上是为了在第一季度末进行评估而提前锁定资金。

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5年10月24日起,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银行、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不再设定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然而,监管机构并未解除对“返还现金或证券、赠送实物以及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限制。

根据2015年10月1日生效的《商业银行法》(2015年修订版)第47条的规定,商业银行不得违规提高或降低利率,不得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商业银行年初揽储战再现"存款送礼" 或涉嫌违规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