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7字,读完约2分钟
许多银行业人士甚至承认,一些大型央企或上市公司,由于融资渠道丰富,甚至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和进行无风险套利之前,通过发行债券等低成本渠道获得资金。“这几乎可以说是空手套白狼。”
尽管上述套利行为为数不多,但近两年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企业的普遍做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2016年,当上市公司花钱购买理财产品时,2016年私人投资的增长率曾一度下降,引起各界关注。一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经营不善,甚至引发网民和投资者之间的纠纷。
分析师指出,企业利用闲置资金或时间差进行投资,达到维持和增加资金价值的目的,是合理的、市场化的行为。但是,问题在于一些企业投入的资金不是闲置资金,而是正常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宏观经济低迷背景下投资意愿降低、投资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体现。此外,一些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基金通常是通过杠杆进行配置的。一旦出现问题,将导致理财市场动荡,并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合理限制企业理财资金的购买,既要保证维持和增加企业闲置资金价值的合理需求,又要缓解资金“脱离实际”的问题。近年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降,这主要与市场利率中心下移、流动性宽松等因素有关。
国际评级公司标准普尔的高级主管廖强表示,这确实表明中国的资本和信贷市场效率低下。同时,数据显示,2016年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达到1.49万亿元,是1381亿元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金额的10倍以上。券商分析师认为,正视和规范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刻不容缓。
2017年1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张笑君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上市公司融资过度、融资结构不合理、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效率低下。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笔融资额度过高,完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制度,督促保荐机构对被审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进行审核。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不务正业”亟待规范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