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6字,读完约3分钟
金融业网站消息:今年是深化供给结构改革的一年。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其他金融经济部门的“将军交流”,中国的金融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时刻。如何深刻打破推进改革和防范风险之间的鸿沟,已经考验了监管者的智慧。这可能是许多知名“政府官员”和“老司机”在早春接受新的金融政策制定和监管的关键原因之一。
2月26日,政协报第15届金融智库沙龙聚焦“深化中国金融供给方改革的责任——解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突破”。许多CPPCC成员指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商业基础设施。前所未有的技术红利将促进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更广泛应用,并打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二脉搏”
一些成员认为,深化供应方的结构改革主要侧重于“三比一、一减一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被称为浇灌经济的“一潭活水”的中国金融业,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野性的力量”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此外,在现阶段经济改革任务繁重的背景下,金融业仍存在“内循环”、“脱离实际”和推高资产泡沫等问题,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空白点;金融改革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防范和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正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不可回避的话题。相应地,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为依托的中国新金融业凭借其创新实践赢得了制定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权利。
《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明确指出:“推进数字金融服务是首要任务,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发展”。数字技术成为全球公认的包容性金融实践路径的原因在于其在降低成本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方面的两个核心作用,以及最终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使金融能够服务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业务场景;同时,我们将提升金融服务的体验,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便捷、安全、可信的金融服务。许多成员认为,当前应进一步推进政府与企业、企业与高校的联合研究,进一步夯实普惠金融发展的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创新研究能力,这有可能改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式,甚至成为决定各国金融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一些成员还指出,数字普惠金融的价值也应体现在农村地区的准确减贫中。“三农”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各级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来帮助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资金的效率和可得性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利益,也关系到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还关系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公平正义。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农村扶贫工作,如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的透明度,锁定资金来源和受益者,增强公信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工作。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前总裁梅兴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原中国建设银行(601939,BUY)监事谢杜扬;方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战略发展委员会成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交通银行副总经理谢伟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推动数字普惠金融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