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9字,读完约5分钟
年轻人“逃离北上广”的口号最近变成了“逃回北上广”的现实。元宵节过后,许多回到小城市与家人团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一线城市如北京、深圳继续他们的职业生涯。是的,年轻人,你认为你可以巧妙地摆脱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带来的压力,但当你真正逃离一线城市,回到破碎的家乡时,你会发现不仅是大城市给你带来的巨大压力,还有北上归线给你带来的高质量的人脉、机会和视野...为了不失去这些对个人来说极其重要的发展资源,年轻人必须回到让他们感到快乐和忧虑的第一线。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国内城市gdp排名显示,经济实力最强的上海市gdp总量已达26688亿元,其余一线城市也保持了类似水平。另一方面,省会城市,如郑州和沈阳,没有被列为一线城市,只有7000-800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至于较小的地级市,它们的gdp只是北京和其他地方的一小部分。
gdp背后意味着流入城市的投资和资本总量,也意味着就业和就业机会。一线城市的总投资是小城市的几倍到十倍,因此,一线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比小城市多很多倍。年轻人放弃大城市的机会,回到机会较少的小城市,会不会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答案不言而喻。
除了比较一线城市和小城市的工作和投资总量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影响年轻人就业选择的一个因素,即不同类型的城市所提供的工作类型有很大不同。一线城市基本上吸收了mainland China最好的服务企业和工作岗位。从空来看,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力资本和完善的产业体系。事实上,这些地区的核心城市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中心,连接着国家经济系统的节点和门户。
在这些核心城区,第三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支撑经济的最大产业。在500强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近年来不断上升,挤压了空的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资产规模已经占到50%以上。由于第三产业现在集中在一线城市,毫无疑问,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将比小城市多。
另一方面,在以工业、低端制造业和农业为重点的小城镇,未来的工作类型将变得越来越低端和单一,这似乎不适合接受本科教育的大学毕业生,通常适合做一些“白领”工作。此外,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被动“升级”,这种低端的单一工作将不得不面对自动化、机器人(300024,买入)生产等新技术的挑战。不难预测,未来五年中国中小城镇是否会有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这样,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会发现他们的情况并没有好转。首先,你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第二,即使你有工作,你的收入也会比以前差。
据统计,净收入对人们选择就业地点有直接影响。《人口研究》杂志最近的一篇文章显示,北京等一线城市的人均纯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流动人口选择北京作为流入地的概率将增加12.56%。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例将增加1%,流动人口选择北上广的概率将增加2.5倍。同时,北上梁地区的公共支出约为其他地方的5倍,这大大增加了流入北上梁的流动人口,此外,其他不可计量的因素也影响就业人口选择去一线城市。这里有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国际化的视野,更符合现代理念的生活方式。
既然一线城市这么好,为什么相当多的主要员工和职场年轻人想逃离一线城市,但实际上他们不得不从家乡逃到一线城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一线城市带来的“发展红利”是否会高于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年轻人当然有理由留在北京等地工作,等待自己的机会。然而,如果现实是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远远高于它能为农民工提供的收入和发展机会,那么继续在一线城市工作将成为一种痛苦和折磨。看不到未来的年轻人自然会有逃离的想法。在今天的一线城市,年轻人能负担得起他们的梦想吗?
现实是,在一线城市找不到翻身机会的年轻人,在回到小城市后,不仅没有好的工作机会,也看不到未来可能的“发展机会”。住在我家乡的一个小镇上意味着两件事。首先,你几乎注定要和你的父母过同样的生活,也就是说,你从一开始就被期望获得第一名,每天吃喝完就会死去。第二,对于选择留在小城镇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后代将越来越难以一代一代地摆脱同样的命运。社会阶层的固化以及来自资产的收入越来越大于来自劳动力的收入这一事实似乎在警告今天的年轻人:如果你在生活中不能站在一个大城市,你的后代将来进入一个大城市的机会只会比你的更渺茫。
残酷的现实迫使年轻人进入工作场所。就像候鸟一样,前一段时间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随着工作季节的到来又逃回了北上广。在他们面前的是他们回不去的家乡,进不去的大城市,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使他们总是在“逃离”的路上。从进入社会工作的第一天起,这一代人注定要经历一段在大城市和家乡之间辗转反侧的漫长旅程。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心酸!逃亡回到一线城市的年轻人!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