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5字,读完约3分钟
1月17日,金融界网站报道称,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腾讯财富管理和腾讯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首份中国薪酬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中国人民工资和财务管理行为变化的角度,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中国人民工资和财务管理的发展水平。
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6年,中国居民的工资融资规模增长了近10倍,而中国人的工资增长不到3倍,工资融资规模超过工资增长3倍。其中,工资财务管理规模是指居民工资中积极财务管理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工资报告》课题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尹剑锋指出,居民理财规模的大幅增长反映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理财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被动储蓄到主动理财。居民工资和财务管理规模将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指标。
居民工资收入比重持续下降,行业工资水平呈现马太效应
报告指出,从2004年到2015年,中国的工资水平增长了2.95倍,中国人的总体工资水平呈上升趋势。然而,在行业、地区和其他方面的差距也更加明显。2000年后,在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而投资业务等积极理财的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表明居民积极理财意识增强。
不同行业的工资继续表现出“马太效应”,即越高工资越低。以高薪著称的金融业在行业工资排名中逐年居首位,其次是it和其他高科技行业。行业间的工资差距主要集中在中高级职位上。在基层行业,汽车评估师、维修工、月工、保健工等技能岗位的月工资高达1万元。从地理上看,北京、上海和天津等东部城市的工资水平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而河南和黑龙江等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工资增长缓慢。
工资融资规模远远超过同期工资增长。国民积极理财意识觉醒
报告显示,从2005年到2016年,中国居民的工资融资规模增长了9.6倍,远远超过同期的工资增长。这表明,中国居民用于主动理财而非被动储蓄的工资收入规模正在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对工资收入进行了更加多元化的配置,如互联网理财。
与居民工资和财务管理规模的不断飙升不同,居民储蓄率逐年下降,居民储蓄和流动现象越来越普遍。一方面,这是由于消费的升级,另一方面,这是密切相关的价格和房价飙升。报告显示,中国的住房比例正在迅速上升,北京居民的住房支出一度超过30%。人们无法通过增加银行储蓄带来的本金价值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支出,于是他们开始寻求高收益的财务管理行为。许多金融科技公司也响应用户的需求,推出多元化的金融管理产品。
上海居民是最精明的,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提高了他们的理财意识
由于财务管理和储蓄之间存在权衡,为了衡量工资财务管理规模的地区差异,报告科学地计算了包括各省储蓄在内的工资财务管理的潜在规模。一向聪明能干的上海居民在“2016年各省潜在工资理财排行榜”中名列第一,人均年收入为27243元,紧随其后的是浙江和北京。就东西部地区差异而言,东部沿海城市仍占据潜在工资融资名单的前列。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实施,中西部地区居民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积极理财意识不断增强。重庆、西藏、宁夏等中西部城市正以极快的速度追赶,这反映了东西部差距的缩小和中西部地区居民理财意识的提高。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国人工资报告》出炉:工资理财规模远超同期工资涨幅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