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3字,读完约3分钟
截至11月22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室已连续20个交易日发布“禁止反向回购操作”的公告。这让市场有点焦虑。在我看来,“反向回购焦虑”形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个圈子的惯性思维,也就是说,如果央行不做点什么,所有人都会觉得空倒下了。事实上,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保持流动性总量在合理充足的水平是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而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关键。
在本轮交易中,中国央行暂停了20个交易日的反向回购,这已创下2016年以来的最长纪录。一些组织对这一现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认为,长期暂停反向回购并不意味着收紧货币政策,而是央行根据市场流动性需求做出的选择。
今年以来,央行多次下调RRR利率,这不仅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也缓解了mlf规模扩大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底,多边基金余额为49,315亿元。11月5日,央行启动了4035亿元人民币的mlf操作,期限为一年,操作利率为3.3%,与前期持平。上周六,4040亿元的mlf到期,另有5亿元被减少和替换,因此到期规模被完全对冲。
尽管多边基金主要集中于对冲本月到期的资金,但它实际上减轻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央行对当前市场流动性的总体判断是,它处于“合理和充足的水平”。由于流动性是这样一种情况,反向回购停止是合乎逻辑的。
既然流动性现在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体现在哪里?在我看来,答案在于两个指标:人民币新增贷款和新增社会融资。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970亿元,同比增加33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加7288亿元,同比减少4716亿元。在央行和银监会强烈要求商业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融资的背景下,这两个指标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显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还存在很大问题。
多年来,人们一直呼吁明确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包括中央政府和各部委在内,都一再强调,政策要致力于“几个支持”。只有政策形成合力,才能有效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这是当前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
从市场层面来看,“反向回购焦虑”有其合理性。长期暂停通用货币政策工具将导致人们怀疑应该收紧货币政策。尽管金融部门一再向市场发出不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并一再强调将根据情况适时进行适当的预调整和微调,但市场仍将阴云密布。不难看出,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要比预期困难得多。
消除“反向回购焦虑”的方法是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透明度,或者给予市场明确的预期。例如,金融监管部门在每月初或月末向公众公布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不仅是数据的发布,还有数据的解释。在这方面,国家统计局的做法相当到位。笔者认为,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消除“反向回购焦虑”,还可以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源:千龙新闻网
标题:央行连续20个交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市场焦虑怎么解?
地址:http://www.qinglongs.com/qlwxw/11010.html